03版:每周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28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弄清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田际平 

  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坚持群众路线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首先就必须要弄清群众路线的理论“根本”和“泉源”,弄清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一、党的群众路线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按照唯物史观,决定一个政党兴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群众在实践和比较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满足自身利益需求的领路人。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能不断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党或政权,就拥有了坚定的思想基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谁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    

  正是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衍生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系列的基本观念:    

  1.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衍生出“一切为了群众的观念”。《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语重心长的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这既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的发展的高度重视,又揭示了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摆在第一位。 

  2.从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观点衍生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念。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群众自身必将会出现许多新的特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群众路线的新形式,探索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特点、新规律,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使党的执政实践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3.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的观点,衍生出了“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观念。 “依靠谁”的问题就是解决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力量源泉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把我党90多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归结于“三个紧紧依靠人民,”就集中回答了我们党“依靠谁”的问题 。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 ,更持久。     

  4.从执政党的执政实践只能由人民群众评判的观点衍生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观念。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实践都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始终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把人民群众当主人,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党的群众路线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在我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孕育的重要土壤,其中的民本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这也是群众路线得以形成的文化背景。    

  孟子云:“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也;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得其民,斯得天下”,孟子的这一论断,为其后历代的史实所一再证明。 汉代思想家贾谊在其《大政篇》中更是全面论述了“民本”思想。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夫民者,万事之本也。”提出了为政之道,必须以民为本的思想。到了北宋仁宗时期,名臣石介目睹当时的内忧外患,追考历代史实,再次对“民本”思想作了系统的阐发。石介在给仁宗所上《论根本策》的奏议中指出:“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民者,国之根本也。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天下虽治,民心离,可忧也。”揭示了民心之向背,与天下治乱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正是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使之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科学领导方法。   

  

  三、党的群众路线遵循了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的要求   

  政党执政有一条普遍的带有根本性的规律,那就是:对任何政党来说,执政的本质就是党与民的关系,决定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是民心向背、是否“得民心”。    

  密切联系群众、“得民心”的政治优势是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不是与生俱来,也不能一劳永逸。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新问题 ,新挑战,存在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等“四大考验”,一些党员干部会产生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自己联系群众、“得民心”的政治优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这种政治优势。否则,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会逐步流失,流失到一定程度,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就可能会变为“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如果不能防止政治优势的弱化、退化甚至异化,就有可能被人民抛弃。 因为苏共背离了人民,所以,人民也抛弃了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表面上反映的是不断重复的政权兴替,实质上是人民群众选择新的利益代表和政治代表的历史现象。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才能保持自己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治久安。    

  历史一再警示,任何政党,无论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多么大的牺牲和贡献,一旦丧失民心,都逃脱不了被人民抛弃的命运。这是一条铁律。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长盛不衰,长治久安,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合新闻·广告
   第03版:每周论坛
   第04版:广告
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打造组织工作升级版
严格要求自我 共同践行群众路线
切实改进干部作风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弄清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