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兄弟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8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把更多的烟火气注入文学
———田特平《寻觅双命鸟》读后

  ○刘世树

  文学大师高尔基曾说过:“文学是人学”,我深以为然,因为他道出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当然,“人”毕竟来源于生活,文学也归根结底应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最后高于生活,虽然它不是生活的复制与刻录,但始终不能脱离生活。特别是在当下这样一个飞速变化、五光十色乃至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广大的文学作者更应该关注、反映大众百姓的生活状态,特别是要把更多的烟火气注入文学当中。我这里所指的烟火气指的便是我们的文学创作———包括创作的价值取向,题材的选取以及作品的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该联通生活,接通地气,广沾人气。这样,文学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最近,拜读了田特平同志的散文集《寻觅双命鸟》,更加印证了我的这一思考与观点。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受众量是最大的。最近读到一位文学评论家的文章,他从写作上把当今时代界定为“全民写作的时代”,我理解这里所指的“全民写作”,虽然也有小说、有诗歌、有报告文学等,但主要还是散文,与之相呼应,读者群最大的也应该是散文。当然,散文写作看似容易,甚至可以全民参与,但写好却委实太难。

  散文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有情感,更要有生活,有历练。《寻觅双命鸟》这本散文集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它写的是大众生活,平凡人等,没有故作高深,也不存在刻意晦涩。该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镜像物语”,多叙写作者身边的人与事;第二部分为“志异凤凰”,写了凤凰历史与现实中,或传说或真实的20位有一定传奇色彩的人物;第三部分为“痕踪苔藓”,多是一些记行性的文字;第四部分为“心海沧浪”,乃是作者的一些心灵感悟,部分类似于现下流行的一些“微散文”。在整本集子中,作者都以一种冷静叙事的风格在叙说,加之内容选取都是民间朴实的生活,充满着街巷的声音与泥土的气息,读之很容易把读者带入书中的境界,感受世俗人生的“烟火气息”。很有意思的是在作品第二部分“志异凤凰”中所写的一些人物,有屠夫,有银匠,有补锅匠,有米老板,有打鱼高手“鸬鹚客”,有唱戏大家“向师娘”,有行侠仗义的“大角色”……诸如此等,全都是富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底层人物,文字不长,但故事精彩,形象鲜明,性格丰富,跃然纸上。即使是作者叙写如今已在中国文坛、艺坛享有崇高声誉的黄永玉、宋祖英等人时,作者也排斥了那种张扬开放的笔法,而是着眼生活,从细节的描绘上下功夫,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与大师见面的感觉》写作者与黄永玉见面时的真实感受,“看见大师的第一眼,也就像是家乡一位平凡老人。面容慈祥,说话谦和,一点没有大师的味道。”“出门六十多年了,一口纯正的凤凰话,乡音一点不变,让人觉得不是在北京,而是像在凤凰熟悉的邻居家里串门,一点陌生一点拘束都没有”。这种手法,近乎白描,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写宋祖英的那篇《宋祖英出道之初》,则选取了宋祖英成名之前在农村、在古丈县歌剧团、在湘西州歌舞团的那段岁月,展示了宋祖英聪明、勤奋、好学、上进的性格特点,透过这篇文章也让我们认识到宋祖英后来在艺术道路上发展的高度和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认真阅读这部作品,我感觉特平努力在他的笔下还原生活与生命那种最质朴的真实。在写人时,起文没有太多的过渡,往往是开篇即进入正题。如“王屠夫杀猪是祖传,传到他已经整整八代”,“糯米娘不是女人是男人,是个大男人”,“陈癫子是个补锅匠,不癫也不疯”,“蓝手板其实是个染匠,染布日子久了,顺带把自己手也染蓝了”,“哑大姓熊,天生就哑”……在叙事时,作者特别强化现场感(本来小说创作很讲究这一条),譬如《没有父亲的父亲节》中写作者父亲去世时的情景,就把现场人物、心情、气氛写得非常真实而准确。作者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浅层次的记人叙事,而在此基础上,加上作者的感悟、议论、联想、体会,从而使作品本身的意义得到延伸,境界得到升华,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更透彻、更传神。

  我历来认为散文创作一定要有思想,有厚度。但这并不是说它不需要注重语言、注重文字,两者并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相反,好的语言表达对散文创作同样十分重要。特平这部作品在语言上的特点十分鲜明,那就是简练、生动、平实、传神。他的文字凝练干净,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往往是三言两语,形态毕现。这应该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捕捉和长期的文学积累,不是一时两会就能达到的境界。好的作品应该是让读者从中获取知识信息,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乃至心灵交融时还能获得一定的阅读快感。看来特平兄在这方面还是下了些真功夫的。

  我与特平兄认识较早,若干年前就开始阅读他的文学作品,散文居多,还有小说、报告文学。我调州工作后,接触机会更多一些,感觉他是一位为人正派,性格耿直,开朗乐观,刻苦勤奋之人,近年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辛勤笔耕,著述颇丰,先后出了散文集、小说集,还研究民间文学,也有专著面世。每出一本书,总会送我一本,客气地说“雅正”、“指教”之类。从他作品的阅读中,既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情谊,也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受益不少。我真诚地希望特平兄继续保持现在的那份热情与执著,那份勤奋与认真,不懈笔耕,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回报生活,回报社会。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兄弟河
   第04版:时事·广告
把更多的烟火气注入文学
皿方罍回归
猛洞河
徐峰印象
夜色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