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25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红色龙山旧址———

  ——— 龙山县红色革命历史回眸

  文字整理 / 黎代华   张 军    图 / 龙山县文物局

  龙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都在龙山一带密集活动。特别是,在中国红色革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其政权核心———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在龙山县境的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期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红色历史,代代相传。今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前,作为我州旅游大县的龙山,红色旅游风生水起。基于此,本报特以专版的形式,重温红色革命在龙山县域的光辉历史,缅怀历史,不忘先烈,把那如火如荼的革命史实和精神,予以彰显,传承,将为生之大境也。

  红色龙山历史回眸 ———

  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时期(1928年5月—1934年4月)———龙山县为游击区域:

  1928年2月8日(农历)贺龙带着周逸群回到桑植洪家关组建3000余人的工农革命军。3月发动桑植起义。1828年8月1日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了以贺龙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正式创建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28年5月—1934年4月7年间龙山作为主要革命游击区,在此发生的有影响的革命活动达20余次。    

  龙山县游击区大事件:

  ● 1928年5月初贺龙率工农革命军由桑植进入龙山乌鸦、大安、茨岩塘进行革命活动。

  ● 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与国民党三十四师周燮卿旅战于龙山县塔泥铅厂坡,敌旅败北。

  ● 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与宣恩保安团蔡邵部战于桶车,蔡部溃退。

  ● 1933年11月贺龙率红三军与龙山保安团师兴周激战于石羔山甘壁寨,败师部。

  ● 1933年12月贺龙在茨岩塘彭家山桃李坡下连七台斩杀熊贡卿。

  ● 1934年3月贺龙率红三军与周燮卿部战于茨岩塘石家垭,毙敌千余人。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1935年4月12日—1935年12月23日)———龙山县为核心区域: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贵州印江木黄胜利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酉阳南腰界出发,挺进湘西,先后攻克永顺县城、大庸、桑植、桃源等地。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红二六军团及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于1934年12月10日迁永顺塔卧。1935年4月12日迁龙山兴隆街。5月6日迁茨岩塘。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离开茨岩塘长征。红六军团十八师留守茨岩塘策应红二六军团主力长征。12月8日红十八师从茨岩塘突围长征。

  龙山县召开的红色会议:

  茨岩会议:1935年5月9日—10日在茨岩塘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制定了三条战略方针:“一、暂时不渡长江,仍在原地区争取胜利,省委立足茨岩塘;二、湘敌较强,取守势,鄂敌较弱,取攻势;三、出其不意,积极向鄂敌进攻,在反‘围剿’中掌握主动权”。

  龙山县发生的经典战史:

  ● 忠堡大捷。1935年5月9日,张振汉率四十一师等十一个团向宣恩增援,被红二、六军团包围于咸丰忠堡,全歼其纵队指挥部和三个团,活捉张振汉。

  ● 县城(首善)围歼战,张学良临空督战。1935年6月18日,红军以红二六军团一个师的兵力围刘文华、师兴周两个团于龙山县城,造成攻城局面。1935年7月10日,国民党驻来凤潘善斋独立三十八旅八百余人,从官渡口偷渡,企图解龙山之围。在御甲坝被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包围,激战一天,歼敌五百余人。7月15日,国民党黄新部队增援龙山,在来凤阴家沟遭红军重击。首善告急。张学良乘“白龄号”专机,由6架战斗机护航临城空督战。红军围城41天,完成围城打援,消灭敌人的任务,于7月27日撤除首善之围。

  ● 招头寨战役。1935年7月28日,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八团、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团和十八师五十二、五十三团、独立团与国民党二十八军陶广师和三十四师顾家齐、周燮卿旅约两个师的兵力激战于龙山招头寨。此役共歼敌一千余人。红六军团政委王震负伤,十七师师长苏杰,五十团政委方振生,团长黄林壮烈牺牲。

  ● 板栗园大捷。1935年7月29日红二六军团集结红二军团四师主力十二团,六师主力十八团,六军团主力十七师四十九团和五十一团于湖北宣恩板栗园设伏。8月3日,国民党四十八师进入伏击点,经几小时激战,全歼敌四十八师,击毙师长谢斌,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大洋、粮食、医药等物。

  ● 芭蕉坨(岩坝)大捷。1935年8月8日,红二六军团与陶广部队。陶广、顾家齐、周燮卿率部十个团在芭蕉坨-龙潭岩-向岩坝-高寨-小河一带。在敌人多于红军三、四倍的情况下,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击溃敌军十个团,伤亡三百多人,生俘二百多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和光洋。

  ● 红十八师鳌战湘鄂川黔边。1935年11月19日,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奉命驻守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地域茨岩塘,策应主力红军长征。至1936年1月9日与主力红军会师不到两个月(50天)时间内,因受国民党军堵剿,辗转于湘鄂边境,于1936年1月9日与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江口磨溪会师,汇入主力长征。红十八师从1935年12月9日,从茨岩突围时的5000余人,到1936年1月9日在江口磨溪与主力会师时只剩600人。

  红色龙山的历史意义———

  ● 茨岩塘被誉为武陵山中“遵义”城。茨岩会议扭转了先前由敌人追着尾巴赶的局面,迎来了主动出击的新形势,牵制、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省军区、省革委在龙山时间最长。从1934年11月26日大庸建立至1935年12月23日省后勤机关随红十八师突围长征共395天。其中在大庸16天(1934年11月26日—12月11日)占4%,永顺塔卧122天(1934年12月10日—1935年4月11日)占30.9%,龙山257天(1935年4月12日—1935年12月23日)占65.1%。

  ● 红二六军团军力在龙山由弱转强。至1935年11月19日止,红二六军团革命活动涉及湘鄂川黔边27个县市,苏区群众达200多万人。红军从创建不足4000人发展到6个师17个团2万多人。在这期间,龙山人民踊跃参加红军,共16500人,其中湘鄂西时期6900人,湘鄂川黔时期9600人。

  ● 龙山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域区。龙山北与湖北来凤、宣恩相邻,西与四川(今重庆)酉阳、秀山相接,处于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的核心区。

  ● 龙山县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六军团的军政指挥中心。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二六军团80%以上的重大的、有影响的战役均是在茨岩塘、兴隆街、新城发生的。如龙山县城(首善)、忠堡、板栗园、召头寨、芭焦坨(岩坝)、十八师茨岩塘保卫战等。 

  ● 龙山人民为红色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龙山人民在历时8年多的时段内共有16500多人参加红军。其中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时期有6900多人参加红军,牺牲约800多人。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有9600多人参加红军。在红军长征后,国民党疯狂屠杀革命群众。据国民党人口统计资料显示:1933年,全县35010户,210061人。1935年底为31057户,166333人,较三年前少43731人。全县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1878人。其中包括红六军团红十七师师长苏杰、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四团团长黄林、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政委方振生、中共龙山县委书记方汉英。

  ● 茨岩塘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茨岩塘镇茨岩村龙家湾龙家大屋,始建于明末清初。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从新兴隆街迁入。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茨岩镇甘露村姚家大屋。房屋为木结构四合院。兵工厂生产的武器有马尾炸弹、瓦制手榴弹、长短枪子弹。设缝纫车间制作军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茨岩塘镇凉水村半寨头杨家大屋,房屋系木结构建筑。伤病员来自龙山、永顺、桑植、宣恩一带前线负伤的战士。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苏维埃龙山县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特委、红十八师师部旧址。茨岩塘镇茨岩村杨家新屋。内设总务处,肃反委员会和内务、财政、民政、粮食、土地、供给六部。

  ● 红二六军团军部旧址。茨岩塘镇茨岩村黄土坎曹家大屋。木质瓦房,为典型土家四水屋(四合水)结构。

  ● 兴隆街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旧址。兴隆街乡新寨坪村蒋家大屋,始建于清末民初。1935年4月12日,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从永顺塔卧迁入。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时事·广告
红色龙山旧址———
访 谈
保护传承红色文化 推动红色旅游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