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边城百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24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筚路蓝缕 不忘初心
———记“中国老科协奖”获奖者、吉首大学教授石泽亮
  石泽亮(右一)深入农户猕猴桃园查看猕猴桃生长情况。

  石维海

  新年伊始,吉首大学老科协会员石泽亮捧着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金质奖章在憨笑,“中国老科协奖”是中国老科技最高荣誉。这块奖章是他为湘西人民的脱贫致富,用享誉神州的“米良一号”猕猴桃产业化开展科技扶贫的历史见证。野生猕猴桃古称“藤梨”,经石泽亮选育成了“米良一号”。是石泽亮让“藤梨”在古老的湘西大地盛开了幸福之花。

  

  不忘党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里告诫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此,石泽亮铭刻心中。

  7个国家级贫困重点县、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200个州级贫困村、50万贫困人口,这是湘西自治州的社会现实。面对贫困农民对过上好日子的期盼,石泽亮深感同情。在旧社会,石泽亮家境贫寒,八个兄弟姐妹,谁不号寒啼饥。因此,消除贫困成为他科技扶贫的重要动因。

  石泽亮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有强烈的党员意识和事业心,更有强烈的群众观点。推广猕猴桃种植并非易事。受尽苦难的土家苗乡的农民对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为一旦种植失败,立马就没有了生活来源。20世纪90年代,石泽亮与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为组长的扶贫小组一起,辗转于湘西各乡村推广宣传猕猴桃种植。开始,他们遭到谩骂、受过恐吓,各种无理取闹不计其数。对此,他能理解。当八面山、松柏、廖家桥、腊尔山等多个示范园相继取得成功以后,农民笑了。

  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的教育实践中,他诠释了自己科技扶贫的初衷。他说,“人民群众好比土地,共产党人好比种子,毛主席早就说过,没有土地,种子不会生根、开花、结果;土地干裂了,禾苗还能长起来吗?现在,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帮助湘西贫困农民致富,如果不去扶贫,那就不是共产党员!”“我搞‘米良一号’猕猴桃产业,就是要通过科技扶贫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石泽亮不忘党员初心,以承诺和责任书写着人生的春秋,他不愧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福泽穷乡僻壤

  

  石泽亮潜心多年的研究,成功培育了“米良一号”猕猴桃,并实现了产业化。

  目前,湘西猕猴桃种植,“米良一号”占85%。栽培基地20多万亩,覆盖了全州8个县市39个乡镇273个村,形成了永顺县松柏镇等四大片区基地,带动湘西州及周边武陵山区2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2017年,湘西州委、州政府为了率先脱贫,决心再种30万亩猕猴桃。猕猴桃产业已成为了“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

  永顺县松柏镇2万多农民,在石泽亮教授的引导下,打破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观念,种上了5万多亩“米良一号”猕猴桃,年收入2亿多元。该镇农民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也达到1.3亿多元。他们告别了贫穷,迈出小康生活的第一步。是石泽亮把猕猴桃变成了农民的摇钱树,福泽穷乡僻壤,“松柏”人寿如松柏。为此,他曾被农业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解放军总参动员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武陵山区科技扶贫先进个人”。

  

  点燃希望之光

  

  创新是点燃农民希望之光的薪火。石泽亮对科技扶贫模式的创新别具一格。

  其一,扶贫与扶能相结合。“米良一号”猕猴桃,作为新品种,石泽亮在生产试验阶段,建立了示范园;在推广初期,建立了示范户,在推广中期,建立了示范点,在全盛时期,建立示范能人队伍,培训当家农民。他将“米良一号”猕猴桃的2个农业合作社、2个科技示范园、23个科技示范点、136家科技示范户分布在湘西大山区。2015年,他培训当家农民516人次,实现科技扶贫1631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脱贫致富的能力。由此,他被评为湖南省的科技精英。

  其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不“造血”,是扶贫攻坚之大忌。在石泽亮的示范理念中,除了生产技术的示范以外,更强调思想领域的精神示范。他教育农民:“做事要有底气,做人要有志气。只要我们有信心,多动脑筋,摘下穷帽子一定做得到。”这种精神示范,唤醒了那些等扶贫项目,靠生活补助,要扶贫资金来生活的少数困难农民群众。

  其三,扶贫与开源相结合。“米良一号”猕猴桃,因为品种单一,猕猴桃产销链因季节交替出现了脱节。随着“米良一号”猕猴桃产品品牌的扩大,浙江等地农民纷纷来湘西引进种苗。因为“米良一号”猕猴桃种苗不耐水涝而大量“淹死”。近年来,猕猴桃的“埃博拉”———溃疡病等病毒蔓延,再加上果农的盲目引种,猕猴桃溃疡病成为新的威胁。面对困难,石泽亮没有气馁,积极开源,坚定不移地走在攻坚克难的科研路上,多年来,他与自己的科研团队,相继研发出“米良二号”、“湘碧玉”、“中华贝目”等高抗性猕猴桃品种,既克服了积水低洼不能种植猕猴桃的缺陷,也同“米良一号”一道实现了猕猴桃早、中、晚成熟品种的配套种植。石泽亮把这些创新成果成功地运用于松柏镇辖区,点燃了农民的希望之光,致富了该村200多户人家。现在,该村小洋房、小汽车随处可见,除夕燃放鞭炮家家花费上万元。

  

  不坠青云之志

  

  石泽亮为了让湘西人民富起来,他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米良一号”猕猴桃开发推广改良的工作中。

  20世纪80年代,在湘西的深山野岭披荆斩棘、冒死攀爬百丈悬崖,方求得“米良一号”母株。90年代,他风餐露宿,日夜操劳,守护在“米良一号”示范园的田间地头。稻草堆里避过寒,酸菜清汤泡过饭。如今“米良一号”成了“御扇果王”,2015年,凤凰县人民政府在米良台地的天然石碑上镌刻着“中国米良一号”六个大字,丰碑永志这位惠民贤达。

  早年,因科研经费不足,石泽亮请亲戚担保,贷款选育猕猴桃品种。今年,他自费4000多元钱下乡指导生产。30多年来,数以万计的工资“不翼而飞”。他不是疯子,也不是傻子,为科技扶贫,他把“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名句记在心里,倾财倾力,无私奉献。

  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部分果农给猕猴桃施用农药。采果期由10月份提前到8月份。劣质猕猴桃上市,损害了人体健康,损害了“珍果”信誉。石泽亮奋笔疾书,致信湘西州委州政府,呼吁别让猕猴桃由“宠儿”变“弃儿”,体现了老教授亘古不变的良心。

  2016年夏天,古丈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乡下果农的电话打到了石泽亮的家里:“是虫?是病?是天?是地?或是人?为什么我家的猕猴桃这时一不开花,二不结果!”他二话不说,马上招呼自己的儿子冒着瓢泼大雨,驱车奔赴远在100公里以外的心印村。古丈方向路近,但走不通,只好绕道数十公里前行。走完国道走乡道,走完乡道走村道,走完村道走山道。年近八旬的老人,踏着泥泞小路,看天、看地、看人、看树,给农民作出了满意的答复,真诚奉献永不改,“藤梨”盛开幸福花。

  人生很短,时光很长。人在世间走一遭,物理意义上的身躯不能长久,而精神和灵魂却可以长存。石泽亮,一位耄耋老人,用毕生的坚守和奉献,书写了一个大写的顶天立地的“人”字。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建州60周年巡礼
   第04版:时事·广告
   第05版:民族团结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边城百姓
   第08版:兄弟河
筚路蓝缕 不忘初心
最好的记忆
葫芦中学的那些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