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版:湘西经开区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9月20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产城融合蝶变 州府新城崛起
——— 湘西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文\彭 宁   梁 兵   图\由湘西经开区管委会提供

  湘西州60华诞,湘西经济开发区13岁。

  这个全州九县市区中,年龄最小,辖区面积最小,人口也最少的行政区域,在短短13年里,以几乎周周小变、月月大变、年年巨变的迅猛速度,不断刷新形象,不断成长壮大,呈现出靓丽容颜。

  从产业聚集到产城融合,从单一产业发展功能向城市复合型功能转变,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果断抉择,建设者们栉风沐雨、筚路蓝缕,把一幅建设发展的秀美蓝图逐步变成现实,让一座承载着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和新希望的品质新城、魅力新城,在武陵大地上强势崛起。

  

  项目支撑,州府新城崛起武陵

  

  作为全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龙头之作,更是破题之举,“州府新城”应运而生。

  但建设“州府新城”并不是一句空话,如何建,如何又好又快地建,成为交给开发区人的一道考题。

  项目支撑,是开发区用实践交出的答卷。

  近年来,湘西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特别以60周年州庆为时间节点,在全区形成了项目建设新高潮。

  以博物馆、非遗馆、艺术中心三大建筑,苗鼓、摆手、红色湘西、美丽湘西4个主题广场,5座景观桥,两河、滨江两个群众活动广场,4条道路,1座音乐喷泉以及湾溪河风光带等为主要内容,开发区列入州重点项目共计42个,总投资241.48亿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城镇发展、生态环保、社会事业民生等,并融入湘西山水、民族文化、传统建筑、绿色生态、现代科技等元素。

  一个个工地如火如荼,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纵横相连。湘西文化园、沿河风光带、文化体育会展中心等一个个文化生态项目,不断提高城市品质,“五纵八横”骨干路网基本成型,水电、管网管线、生态绿化加快完善,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初具规模,开发区如蝶变一般焕然新生。

  国盛商业广场是开发区优质商业项目的代表。从动工到竣工,仅一年零2个月时间,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就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商业项目。这个总投资6.15亿元,占地面积178.88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商城,一下子引入200多家小微企业,又成功实现了“以商引商、二次招商”。

  以商业项目带动,实现产城融合。随着城市综合体、汽车城等商贸企业和总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4个星级酒店项目竣工营运,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向开发区集聚。

  一方面工业做大做强,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丰达合金、奥鑫新能源、华润雪花、东顺纸业、洁宝、湖南傲顿电子、深圳唯想电子等一批大企业陆续投产,催生了开发区裂变。截至目前,入区工业企业已达71家。

  另一方面商业项目高端集聚,合理布局特色商业街、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国盛二期、仁安新城、武陵汽车城、金融中心、红星美凯龙爱琴海等重大商业项目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区内各类市场主体达862家。

  

  筑巢引凤,打造百亿产业园区

  

  是“州府新城”,也是“产业新区”。

  产业,始终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强区之源、活区之水”。

  筑巢引凤,成为开发区促进产业发展,吸引优秀企业与优质项目的重要举措。标准化厂房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一张新名片,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孵化器,产业集聚的加速器。

  于2016年8月落户开发区的湖南唯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10条手机整机生产线及周边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公司拥有三个海外自有品牌,产品在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区拥有稳定的客户及市场,年产销售额可达10亿元。作为一个出口型企业,从沿海转移到位居内陆的湘西,负责人卢林坤表示,看中的就是这里良好的投资环境。

  “开发区给我们提供了一整栋共4层7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还有设备、物流补贴和75套作为员工宿舍的公租房,基本实现了拎包就可入住。”卢林坤说。

  近年来,湘西经开区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已建成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在建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后,园区内公建标准化厂房总量将达到100万平方米。

  建设标准厂房同时,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员工活动中心、员工食堂等配套建设,建设武陵公路信息港,积极引进商贸流通综合体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全方位满足企业需要。

  筑巢同时,也要引凤。

  开发区不断加大招商力度,紧盯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引进了一大批产业大项目,带动经济发展。

  中国最大的啤酒公司华润雪花,中国北方最大造纸企业山东东顺集团,中国日化原材料供给龙头企业广州洁宝日化,全国锰深加工龙头企业丰达合金等一批批战略投资者,落户开发区,加速矿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轻工食品、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升级。

  仅2016年,共引进手机、音响成品装配、车载行车记录仪等电子信息产业60条生产线,总投资额达10.8亿元。全区出口达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州93.5%。

  坚持“产业立区”发展思路不动摇,筑巢引凤,招大引强,聚集产业,做大经济总量。近年来,湘西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

  2016年,技工贸收入突破百亿元,成功跻身全省“百亿”园区“俱乐部”。

  

  征拆攻坚,释放发展大空间

  

  作为大开发、大建设的主战场,征地拆迁工作避无可避。

  开发区的选择,是勇敢面对,创新方法,全力攻坚。

  近年来,开发区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尤其是今年,大力开展征地拆迁大会战活动,实行“全员征拆”。所有干部职工白天抓业务,晚上抓征拆,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许请假,任务落实到人。

  从机关、街道抽调35人全脱产从事征地拆迁,人员管理实行“区街合一、统一办公、统一调度、统一考核”,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专业征拆队伍。在征拆中,做到“阳光征拆”,“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三公开、四上墙、三监督”,将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和征拆范围全面公开。

  “做好征拆工作最大的诀窍,就是和老百姓交心,做到依法、真情、阳光。”区安监局局长吴良平参与征拆工作10多年,感受深刻。“我们就打破了一个神话。按照以前规矩,老百姓农历六月和腊月不安家不迁坟。但在我们的深入细致工作下,征拆工作得到老百姓大力支持,六月和腊月都迁坟,也搬家。现在,开发区就不存在六腊不搬家这个习俗了。”

  创新过程中,开发区还探索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征拆路。

  按照相关规定,为拆迁居民预留了部分土地作为宅基地。通常做法是各家各户划一块地,建独栋楼房,安置工作就算完成了。在开发区引导下,黄金地段的牯牛坪社区居民看到了商机,不局限于小打小闹,要搞“大动作”,集约经营“留用地”。

  2014年,以牯牛坪社区1组全体居民为股东的湘西牯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湘西牯牛置业有限公司相继成立。300多居民成为地位权益平等的公司股东,村民变“股民”,大家的积极性被快速调动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参与、自主开发、自主拆迁、自主安置”的城中村改造拉开序幕。

  牯牛坪城中村改造项目成功实施,利用征地预留土地,进行商业谋划,规划建成由高层、小高层、洋房等组成的居住区、商业步行街、酒店式公寓综合楼、幼儿园等。

  用心加创新,开发区征拆攻坚全力推进,为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发展释放了空间。

  据统计,近两年开发区累计完成征地2870亩,迁坟1347冢,拆除违章建筑134处,拆迁倒房140栋。吉大师院附小、州民中分校、公路物流园、西区产业园、爱琴海等28个重点项目征拆任务实现清零,保障了项目如期开工,一批困扰多年的拆迁“老大难”得以攻克。

  一个个征拆难点不断被攻破,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融资创新,助推经济大发展

  

  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

  从“无重大资金投入、无一存量资源”的艰苦条件下起步,矢志建设“州府新城、产业新区”,湘西经开区自诞生起,就是一个“缺奶”的孩子。想办法融资筹资一直是开发区人绕不过的坎和工作重心。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方式,开发区获得了发展资本。尤其是近五年来,银行贷款、债券置换、融资租赁、PPP融资、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大突破,促进了园区的跨越发展。

  位于双河社区的文教卫新区,路网、电力、学校等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这是全省首批PPP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30亿元。正是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项目才得以开工实施。 

  与双河新区项目一样,园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也通过融资创新,让项目资金问题迎刃而解。棚户区改造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项目总投资4.4亿元,年限为25年。

  突出政企、银企合作,开发区资金筹措多点开花,融资爆发式增长,让越来越多资金流入园区发展“大池”,为园区发展积累起雄厚的发展资本。华融湘江银行、建设银行、长行村镇银行纷纷入驻开发区。

  “从过去单一的政策银行,到多家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还包括一些当地的银行,我们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银行贷款、债券置换、融资租赁、政府购买服务和PPP等多形式多渠道的筹措资金,每年融资金额都实现翻倍增长。”吉凤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郭刚介绍,“另外,我们创新融资模式,今年已入股湘西长行村镇银行3000万股。从融资变成投资,增加了企业整体实力,也促进了发展。”

  融资创新,并不仅立足于园区自身建设,帮助入园企业融资,也是开发区融资工作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成本高,利息也高。开发区推出‘助保贷’后,我们的融资成本大幅度下降。担保也更加容易,以前要百分之一百五的抵押物,现在只要百分之三十。”提起开发区为企业融资量身打造的“助贷保”政策,马尔斯电子科技公司董事长赞不绝口。

  仅2016年,通过“助保贷”、质押、贴息等形式,开发区就帮助企业解决贷款3.8亿元。

  多元化投融资方式,融资筹资实现多点突破,有效破解了开发区建设资金瓶颈,助推园区一年一大变,三年大变样,实现了历史性巨变。

  

  深化改革,激活发展源动力

  

  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湘西经开区更懂得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并努力将改革创新融入各项业务工作中,融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二号公章”,应该是开发区改革史上最值得铭记的一笔。

  2011年3月,开发区作为州内“8+1”体制正式运行,并建立了一级财政,州直10个部门同时授权开发区以“二号公章”形式行使州级经济管理权限,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体制机制动力。

  “以前我们项目要去州里审批,需要5到6天的时间。使用二号公章后,就在管委会里办理,资料齐全当天就可以完成批复。”经常跑项目审批的吉凤投资公司项目发展部副部长石琼,对“二号公章”感受最深。

  “二号公章”让行政审批效率大大提高,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国盛置业、雪花啤酒等一批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征地拆迁、基础配套建设、筹资融资、产业建设一路高歌猛进。

  改革路上,永不止步。

  2016年,开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成立,开全省工业园区不动产登记之先河,有力促进了溶江小区、仁安御香山等高品质楼盘的开发建设。

  今年,开发区启动“区街合一”改革试点,对管委会相关部门及吉凤街道办事处部分职能进行整合,一根杆子插到底,让部门人员既当管理者,又当执行者。这样,让管理人员俯下身子下到基层,实现了层级减少,程序简化,工作落细,营造出优质的发展环境。

  为保护干部职工创业热情,宽容为推进工作而不可避免的失误,开发区经慎重研究,出台了《干部职工容错免责机制》。文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党员干部主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工作出现失误,可免予追责。

  划清红线底线同时,容错机制给予干部职工放开手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励与鼓励,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从13年前无存量企业、无招商资源、无1亩平地、无开办启动资金、无就业岗位、无建设经验的“六无”起步,到2016年底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03亿元,工业总产值7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1亿元,技工贸收入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38亿元。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激活了发展源动力,赋予了开发区新的生命力。

  

  共享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普惠群众,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13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齐头并进,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实施一批民生工程,让区内百姓甚至全州百姓共享开发区的发展成果。

  从失地农民变成建设者,甚至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田仁青的蜕变是开发区扩大就业惠民生的一个缩影。他所在的木林坪村,现在改名叫木林坪社区,曾经辛苦劳作的田地也变成了工厂林立的产业园。

  “以前除了种地就打点零工,如今在工地上做事,一年平均下来能拿到10来万。”田仁青对生活的改变和家乡的变化,都非常满意。“买了房买了车,生活和环境都越来越好。”

  促进就业之外,开发区也鼓励有条件者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田仁青所在的丁建集团湘西公司,掌舵者田景松也是一名园区失地农民。土地被征收后,他便开始创业。在同等条件优先、资金帮扶等开发区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先后承接了高速公路附属工程、标准厂房建设等工程。公司得发展,自然创造就业岗位。田景松的公司中,仅开发区内失地农民就有40多人,都实现了稳定就业。

  在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推动下,开发区不仅实现了辖区零就业家庭清零,还吸引了全州其他地区上千人入区就业,为全州转移就业脱贫工程贡献了积极力量。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底。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区大力推进城镇灵活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对精准扶贫户人口仍按照“四六开”标准执行,并实行个人缴纳部分由区财政担保,从银行贷款统一缴纳,引导鼓励贫困家庭积极参保。截至目前,全区失地农民参保率达99.9%。

  医保方面,对区内失地农民,年度内经基本医保报销后,还额外给予高比例补偿。

  教育方面,对贫困家庭适龄青少年全员实行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全面完成农村改水、改电任务,硬化村间道路,建设保障性住房,改善安置区居住环境,投资服务中心、街道行政中心、社区便民中心、公租房建成使用,学校、幼儿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全面开工,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从实际出发,开发区还结合土地征拆推行“股田制”。农民入股资金达8000万元,862户征拆户年均增收1万元。

  13年,一座新城崛起。

  13年,一代人坚守付出,迎来沉甸甸的回报与收获。

  每一个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看到了变化与发展,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每一个关心关注这里,更关心关注湘西发展的人,看到了未来与希望。

  蝶变崛起的湘西经开区,为湘西州六秩华章,绘就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写下了最灿烂辉煌的一章。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3版
   第04版:4版
   第05版:5版
   第06版:6版
   第07版:文化醉乡
   第08版:时事·广告
   第09版:特刊封面
   第10版:春华秋实六十载 砥砺前行谱新篇
   第11版:足迹——1957至2017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事记
   第12版:我与湘西州一起走过……
   第13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第14版:民族团结大家园
   第16版: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第17版:天堑变通途
   第18版:奋起赶超劲正足
   第19版:硕果累累创辉煌
   第20版:穿越时空的对话
   第21版:丹青翰墨绘武陵 文脉绵长贯古今
   第22版:全域旅游踏歌来
   第23版:天涯若比邻
   第24版:大美湘西展新颜
   第25版: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26版:载歌载舞迎州庆
   第27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湘西
   第28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湘西
   第31版:为了共同的节日
   第33版:吉首市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34版:凤凰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35版:古丈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36版:花垣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41版:保靖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42版:永顺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43版:湘西经开区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44版:龙山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49版:州委宣传部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0版:泸溪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1版:泸溪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2版:泸溪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3版:泸溪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4版:泸溪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5版:泸溪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7版: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8版:湘西州工伤保险管理局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59版:湘西州公路局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60版:湘西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61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湘西州分行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62版:湘西和谐集团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63版:仁安御香山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64版:盛世湘西舞巨龙——写在龙吉高速即将全线建成开通之际
   第65版:湘西州人民医院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66版:湘西邮政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67版:吉首市卫计局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第68版:湘西州旅游港澳外事侨务局献礼60周年州庆专版
产城融合蝶变 州府新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