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版:边城百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6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爱如古枫撑绿荫
——— 记泸溪县白羊溪乡排口小学教师杨万兴
  小小的课堂容纳不了杨万兴满满的爱。

  文/图  本报通讯员 李焱华   张建兵  杨李蓉

  题记:37年来,他用青春和智慧,塑造坚守的丰碑;37年来,他用耕耘和奉献,诠释付出的真谛;37年来,他用使命感和责任心,演绎无悔的人生;37年来,他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守护着大山里的孩子,被当地人誉为“最美乡村教师”。 

  杜鹃鸣叫声中,车出泸溪县城,一路颠簸,抵达白羊溪乡排口村小学。

  学校前面,有棵古枫树,两人合围,树身灰褐,爬满沟纹,显得古朴而苍劲。时值阳春三月,古枫树冠犹如巨形绿伞,遮阴、挡风、避雨,是大山深处一道美丽的风景。

  拾阶走进校园,身材瘦小,两鬓些许白发的杨万兴老师,正在给孩子讲解除法的意义。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后,教师杨万兴走出教室,拍拍灰尘,喝了口水,接受采访。那淡定的神情,犹如在讲述着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的别人的故事。

  

  (一)用奉献传承无悔的事业

  1978年,21岁的杨万兴高中毕业,接过父亲手里的教鞭,在排口村做了一名民办老师。当时,尽管民办教师没编制,偏远村小条件差,但是他无怨无悔,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点亮山里孩子的成才路。

  排口村地处偏僻,群山环绕,山多田少,交通闭塞,条件艰苦,是一个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的地方,与外界的联系,依靠一条弯弯曲曲长达8公里的山路。

  由于条件艰苦,少有老师愿意来此教书。即便来了,教不了几年时间,很快调走。那时的校舍是1956年建的一栋木房,楼上教室,楼下活动场所。因年久失修,房子缺门少窗,即便生着火炉,也会被冻得瑟瑟发抖。遇到春雨连绵,更是不便。“外面下大雨,教室下小雨。”回忆当年情景,杨万兴脸上现出几分苦涩,“没办法,只得等到雨停了才能上课,很多次,刚刚理顺的思路又没了。”

  于是,杨万兴请人从自家的山上,伐来木料,爬上屋顶,翻瓦捡漏。有一年春雨绵绵,杨万兴照例爬上屋顶去捡漏,不料一脚踩在一块已腐朽的横木上,重重地摔了下来,许久爬不起来。回家后,妻子符民菊看到他脸色蜡黄,不停地追问,杨万兴始终不肯说。

  1982年,重修校舍,山里木柴多,就地取材,还是建木头房。2006年,学校又成了危房。杨万兴多次跑学区、进县城,递报告、送申请,争取上级支持。在县纪委扶贫工作组的支持下,进行了彻底改造。改造中,杨万兴和村支书,组织村民投工出力。放暑假了,杨万兴拉着妻子,顶着烈日,运砖背瓦,担水和浆,打地面,建围墙。整个暑假,夫妻俩投工50多个。9月,看到孩子们搬进新校舍上课了,杨万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据不完全统计,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起,杨万兴维修排口小学校舍不下百次,个人掏了不少钱。而他家的老木房子,却是村里最差的房子。

  

  (二)用青春浇灌娇艳的花朵

  排口小学,覆盖排口、水井湾、溪边等六个自然寨,村里1000多人。村中小孩,大多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义务教育没有推行,贫困家庭孩子,往往因为贫穷而辍学务农。杨万兴看到失学的孩子,心里极为难过,多次为学生垫付学费,有的至今还没有收回。

  张光保是一个弱智儿童,他的父亲下肢瘫痪,依靠双手支撑挪动,母亲是个智障的聋哑人。2000年秋季,当张光保的父亲领着他来报名的时候,杨万兴犹豫了:这个孩子连1到10都数不通,怎么办啊?当转身看到孩子无助的眼神时,杨万兴收下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三年下来,杨万兴为这个孩子垫付了学费800多元。杨万兴经常为他开小灶,教写字,读拼音,数数字……期末考试,张光保考了及格分。如今,在外打工的张光保,每年春季都会来给杨万兴拜年,感谢他的照顾之恩。

  杨三云是杨万兴2001年教过的一个命苦娃,母亲早逝,父亲漂泊在外,家庭贫困。杨万兴把他接到家里,生活费,学费都包了下来。2014年秋季开学,已经成家立业的杨三云,领着自己的儿子来报名那天,再三对杨万兴表示感激,并要把当年所欠的书费送给杨万兴,杨万兴断然拒绝。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情况,让杨万兴有苦难言。1992年,杨万兴的舅舅有三个孩子在学校读书,一年下来,累计垫付书费800多元。这些钱,都是从他微薄的薪水和教学奖中扣除的,很不容易。一天夜晚,杨万兴来到舅舅家家访,收书费,却遭到了百般刁难和辱骂:“你能为别人垫付,就不能为我出点吗?手肘往外拐,真不是人!”骂完后,狠狠地把钱扔到杨万兴的面前……   

  在杨万兴的努力下,37年来,村里适龄儿童,无一辍学。

  对每一个孩子,杨万兴一视同仁,倾注心血,付出关爱,有时,甚至忘记了家庭。为此,妻子没少和他赌气。

  2012年3月某天,二年级女生杨雪慧突然发病,上吐下泻,情况不好。她的母亲几年前外出打工杳无音讯,父亲嗜酒如命,整天沉溺牌场,这个9岁的小女孩,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杨万兴背着她,走山路、奔医院,做检查、打点滴,直到杨雪慧的爷爷赶到医院。

  回途中,杨万兴接到电话,正在山上干活的妻子,因为心脏病突发,从高坎摔下,不省人事,被村民发现,背回家中。中午,杨万兴跑回家,服侍妻子吃下药,看到她心态平稳了,又马上回到学校上课。“真不该,嫁给你这铁石心肠的人。”这位淳朴善良直率的妻子,一边流泪,一边数落。

  2005年,到长沙打工的小儿子,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亲朋好友四处打听无果。妻子思儿成疾,成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杨万兴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学区领导知道后,多次批假要他出去寻找,杨万兴始终放不下学生,“如果我去找儿子了,学校怎么办?孩子怎么办?”直到6年后,儿子才回到家中。

  “我很少料理家务,全靠妻子一人操持,我没尽到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我对不起他们。”杨万兴说到此处,潸然泪下。

  

  (三)用生命守候山村的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孩子们或跟随打工的父母外出,或迁到中心校就读,排口小学的学生逐年减少。无奈之下,2012年,乡里决定撤销排口村小,将学生转到中心小学就读,杨万兴也调去中心小学任教。

  长期劳累,杨万兴落下了不少病痛:骨质增生、双肾结石、慢性胃炎、胆囊息肉……由于病情复杂,医生要他住院治疗,可他放不下学生,一直咬牙坚持着。妻子也一再劝他去中心校工作,将来孙儿孙女读书,也有个好的环境。

  但村民听到这个消息后却不干了:从排口村到中心小学有8公里山路,要走1个多小时,才几岁大的孩子怎么能叫人放心?学生家长纷纷向杨万兴求情:“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村小。”

  面对乡亲们的苦苦挽留,杨万兴只好向校领导陈情:只要不撤销排口村小,自己愿意继续留下来教书。最后,中心校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三年级以上学生到中心校就读,一二年级学生在排口村小就读。因入学新生太少,排口村小每两年招一次新生。现在,这里只有一个二年级班,11名学生。

  虽然学生很少,可杨万兴一天从早到晚基本都待在学校里。一天当中,他要上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所有课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一丝不苟。

  “教师要站好讲台,不能愧对学生。”为做好教学工作,杨万兴课前潜心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课堂上,他设计的每个小问题,都有简单明确的要求,学生只要结合生活实际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他还结合课堂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而随机应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些,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喜欢听杨老师的课,轻松,能学到东西。”现就教泸溪一中的杨寒菊说。凡到学校听过他课的领导、教师,都认为他的课上得有声有色,能让学生乐学,学有所得。多年来,杨万兴的教学成绩,始终都是稳居全乡前列,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州优秀教师。

  37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教师。“最让我欣慰的是,不管这些学生地位比老师高多少,他们每次看到老师,都非常尊敬,这是很让人感动的。”杨万兴说。

  为什么一个人能37年坚守村小,杨万兴有他的看法:如果不留下,那这儿的孩子谁来教?“大山需要我,孩子们需要我,决不能让孩子因为没有老师而上不了学。”

  落日的余晖,铺满山林;美丽的村庄,炊烟袅袅。回首处,古枫树苍翠欲滴,撒下浓阴一片。杨万兴老师一如古枫,坚守排口,无私“荫蔽”,成就山里人的梦想和希望。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Tjwa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湘西新闻
   第A03版:湘西新闻
   第A04版:湘西新闻
   第A05版:湘西新闻
   第A06版:湘西新闻
   第A07版:教育导刊
   第A08版:湘西新闻
   第B01版:时事新闻
   第B02版:经济视窗
   第B03版:边城百姓
   第B04版:健康时尚
   第B05版:缤纷校园
   第B06版:文化醉乡
   第B07版:一周闲情
   第B08版:娱乐天地
爱如古枫撑绿荫
矿老板喜变“玫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