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放牛娃的春天 2021年11月11日

叶梅玉

在苍莽的武陵山脉中,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着,一个少年紧紧地跟随其后。

“小鬼,快回去吧。”红军班长冲队伍后面的少年喊道。

“不回去,我要当红军。”少年坚定地说。

“你为啥要当红军?”班长问。

“红军不欺压百姓,红军为穷人打天下。”少年响亮地回答。

班长上下打量了少年一番,笑道:“小鬼,你才14岁,年纪太小,我们红军不会收下你的。”

这时,战士们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

“班长,收下他吧。他一直跟着咱们走,脚都打出了血泡。”

“班长,他帮咱们砍柴、挑水、做饭,他和咱们一样,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班长,他是为了躲灾才逃出来的,不收留他,他没有地方去啊。”

“班长……”

“好啦,大家都不要说啦,让他暂时留下来,我先向上级汇报。”班长提高声音说。

就这样,少年留了下来。少年叫石邦智,花垣县茶洞镇茶园坪村人。自六岁开始,他就放牛了。有一天,他一边放牛一边砍柴,一不留神,牛跑到田里吃麦苗去了,那块麦田正是有权有势人家的。石邦智发现时,牛已经啃掉了几十蔸麦苗。望着被牛啃得残缺不齐的麦田,他急哭了。

当晚,麦田的主人气势汹汹地来到石邦智家,要他家按照“踩一脚,赔一斗,吃一蔸,赔一箩”的老规矩赔偿,限期三天,若不赔偿,就报官抓人。

然而,石邦智家一贫如洗,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粮食赔偿。母亲急得直抹眼泪,父亲只好连夜把他送到龙山里耶一个朋友那儿避难。在里耶,石邦智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在那里,他遇见了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亲眼目睹了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帮助老百姓砍柴、挑水做饭,与百姓亲如一家人。年少的他横下心来,决意参加红军。

他在队伍后面走了几天几夜,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如愿以偿地加入了红军队伍。从此,年少的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11月,石邦智随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出发,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经过长征的洗礼,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陕西富平县,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天,他永世难忘;那一年,他刚17岁。

青春年少的他很快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从东北转战到华南战场,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湘西剿匪。忻口战役、陈庄歼灭战、百团大战,以及辽沈、平津、湖北渡江等150多场战斗,都有他冲锋在前、浴血奋战的身影,他3次负伤,17次立功,荣获八一勋章和解放勋章。

在南泥湾大生产和大练兵中,他被评为“劳动模范”“贺龙神枪手”等荣誉称号。他以一个农民最本色的勤劳,以一个战士最高昂的热情,带领同志们垦荒种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5次立功,谱写了一曲曲开天辟地的悲壮赞歌,萧克称赞他“战斗是英雄,生产是模范”。

1952年,石邦智转业,回到他无限眷恋和热爱的家乡,受党的重托,他着手筹备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工作。为了湘西的建设发展,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在担任湘西自治州第一任州长、州委书记等领导职务期间,他始终不忘自己是贫苦苗民的儿子,始终保持着红军的本色。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时常身着农民衣装,脚穿草鞋,走村串户,了解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是人民信赖爱戴的“草鞋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