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20日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张庆安

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它反映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传统产业和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提出了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转变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等同于环境保护、绿化减排,而要把绿色发展融入到在制度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干部考核等各个方面。“企业要积极应对绿色发展对新产业、新模式要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把握创新及转型发展的方向;社会要倡导节俭消费,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一系列建设。”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抓实抓好。

在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区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湘西自治州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一、湘西具备绿色发展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湘西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绿色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生态资源保护扎实有效。坚持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已构建起以水系为脉络,以山系为架构,以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保障格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很好的保护。近年空气质量全省最优,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二是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有为。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开展石漠化治理,打造公路、铁路、景区景观林带,打击违法砍伐、采挖、捕猎行为,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三增长”。“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营造林75万亩,退耕还林416.3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6.86%提高到70.24%,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总价值居全省之首。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

三是生态产业开发推进有力。生态文化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主的绿色生态经济较快发展。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达9个,老司城成功申遗实现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建立了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绿色食品、旅游商品、生物制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环保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二、湘西州绿色发展的制约瓶颈

受制于历史条件、地理区位等因素,湘西州在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壮大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上存在不少困难,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战略规划、制度设计、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各方面上破解制约瓶颈,实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双丰收。

(一)绿色发展认知度较弱。绿色发展理念的群众基础还比较淡薄。从公共部门来看,广大机关事业、社会团体以及金融机构对“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和绿色金融没有很深的认识和具体规划行动,大部分保持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从产业层面来看,绿色生产、绿色营销意识不足,绿色消费、绿色市场意识滞后,对绿色产品、绿色品牌的塑造意识、绿色市场的开拓意识不强,普遍忽视非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社会成本、行政成本和生态成本。

(二)绿色产业集群度不高。现有的绿色产业,大部分集中在农产品种养殖领域,纵向和横向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水平不高,缺乏竞争力较高的绿色产业集群。在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的绿色环保业、绿色建筑业、绿色能源产业、绿色生物产业等领域,缺乏战略布局和实施规划。绿色产业之间,如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之间,虽然形成了初步的关联性,但总体上的融合带动作用非常有限,制约了绿色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形成发展,不利于产业间的资源信息共享联动。

(三)绿色产业科技含量有限。湘西州绿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从事绿色产业的企业普遍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低,导致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高、质量档次低,很难达到发达国家规定的标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将湘西州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湘西州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立足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让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使生态优势能够转化为成经济优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扶贫、绿色发展贡献新模式。

(一)做优生态农业产业。进一步发挥山区优势,依托独特的农业资源,立体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设及培育绿色养生食品、无公害食品,创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制定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创新绿色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优化农产品结构,着力解决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培育、重点支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湘西优势农产品品牌,不断延伸传统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二) 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把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作为湘西州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在互联网、云平台、立体交通背景下,运用区域经济、空间经济、地理经济等理论和方法思考、制定统一发展规划,实现生态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协作发展、共享发展。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独特的森林、湖泊、江河、动植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浓郁的建筑民居、古镇乡村、民族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综合系统、立体化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全州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彰显“生态”“绿色”“民族民俗”等地方旅游文化形象,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

(三)做大绿色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技术创新为先导,加强稀缺药用动植物的人工繁育技术开发,改良品种,扩大规模,满足生产和深加工利用的需求。对生态敏感性强的地区,还应保护生物资源,保护野生中药材的原生状态和生存环境,发展品牌化的国家级种植示范基地。加快中药材的深加工,创新生产中药现代剂型和中药饮片,整合构建保健品、化工原料、深加工药品和食品、化妆品、饲料等生物医药延伸性产业集群,积极支持一批医药加工制造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成现代生物医药的品牌生产基地。

(四)布局生态工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提高工业的绿色化水平。按照差异化、绿色化、品牌化、创新化的思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创新产业体系。以“科技兴园”“特色主题”为导向,在企业关联程度较好和产业集聚的地区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分不同功能区建设重点示范绿色科技园区,形成生态链交织的产业生态网络,不同产业部门相互利用原料、能源、“三废”和中间产品,从生产源头以及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减少工业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形成理想的循环经济形态,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打造绿色龙头企业和绿色品牌。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壮大绿色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树立名牌形象,将产品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提升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品牌建设上要实施“从田园到厨房、从深山到城市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采用湘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加工品,充分发挥标准化和认证认可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效率的作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本地绿色品牌信誉。

(六)强化绿色发展的相关保障。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一是完善绿色产业的制度设计,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生产的经济激励,促进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的推广应用,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完善绿色消费的制度设计,加快建立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形成新时代生产生活消费的新导向。三是完善绿色金融的制度设计,使金融系统成为经济系统绿色转型的支撑平台。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五是加快培养和引进绿色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特别是与吉首大学等开展务实全面合作,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 2017-11-20 张庆安 1 1 团结报 c1411.html 1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