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2月25日

杨涛与她的

“神秘湘西”

杨涛作品 《我的神秘湘西》

王 芳

杨涛的《我的神秘湘西》就摆在案头。我曾经说:“《我的神秘湘西》好像有点文不对题,书里根本就很少提及湘西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杨涛答:“书名‘我的’,旨在说明外人眼里的神秘湘西,是她眼里的寻常生活。湘西其实并不是外人心目中的茹毛饮血,也不是外人说的那样穷山恶水,湘西自有湘西的美,小家碧玉,玲珑剔透。”《湖南文学》事业部主任、著名作家易清华也说:“外人眼里的神秘不过是杨涛眼里的平常,她的散文贴近生活,接地气,其写作手法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很多细节描写都非常生动,为读者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土家族女作家杨涛,是泸溪县潭溪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教之余,一直笔耕不辍。

当初,屡在《团结报》上看到杨老师发表的作品,如《远方的家》、《白沙的十里画廊》、《在浦市钻弄子》等。当时对《远方的家》非常有感触,真的觉得她在文章中写出了她对湘西这片沃土的热爱之情。细看《我的神秘湘西》中的每一篇文章,你会觉得烙上泸溪的印、湘西的印,读过后,会让人重新谨慎思考自己的良知、追求、情怀……

一名农村小学老师,不忘初心,矢志文学,我想这就是神秘湘西赐予她的力量吧,而杨涛也在湘西找到了自己的存在。

杨涛命运多舛,1990年,师范毕业分配到某国企子弟学校任教,该国企宣告破产后下岗9年。这期间,杨涛打过工、摆过地摊、开过小饮食店,令人欣慰的是,生活的磨难让杨涛变得坚强,让她重新开始审视生活,并因此走上了文学之路。

2007年,杨涛回归教育系统,尽管端上了铁饭碗,她却从没想过要放弃阅读和创作。步入不惑之年的杨涛是家里的主心骨,上有老,下有小。杨涛的父亲和母亲原来是企业职工,都曾经因工致残,两人均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工伤四级,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但杨涛一直在乡村工作。杨涛说,她因为车祸有过一次住院的经历,住院期间她曾经认真思考过人生,想过活着的意义,认为一名写作者除了要写出大气的作品流芳千古,还应该为家乡的建设出力,赞美家乡、歌颂家乡也应该是作者笔下永恒的主题。

她是如何克服诸多困难的呢?杨涛回忆,当初学校建廉租房,住房紧张,她只好与另一名老师合租了一间民房。房子很小,10个平方米左右,放了两张床后便再无空间。夜深人静,她就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床上写作。为了不影响同住的老师休息,她只能在黑暗中摸着键盘进行创作。我无法想象,这么多年,作为一位单身妈妈,她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或者这就是她说的:“文字可以把腰杆撑得笔直,煮字可以疗饥,更可以治病。”

在杨涛不懈地努力下,她的作品发表在了《中国民族教育》、《青年作家》、《山东文学》、《湖南教育》、《散文选刊》、《中国电视报》、《中国教师报》、《中国质量报》等全国100多家报刊,她的作品也多次获奖,多次被收录进各种选本。

《我的神秘湘西》就是杨涛在她所发表的近百万字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书中的《辛女峰览胜》、《溯江浦市》、《浦市有条古驿道》、《白沙夜宵》、《浦市稻花鸭》、《浦市灯芯子》、《白沙有个“十里画廊”》、《绣在衣服上的文明:踏虎凿花》、《“扎故事”的孩子》无不讲述了她作为一名湘西人,眼中所看见的最为纯粹的湘西。对于此书,吉首大学党委书记田茂军教授高度评价:杨涛的笔下,有自然纯净的山水,有亲切动人的风情,有温暖的人情、温馨的图画,还有历经世事后的顿悟。捧读作品,仿如走进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满眼春色里可以听见梦花绽放的声音。

--> 2017-12-25 “神秘湘西” 1 1 团结报 c3086.html 1 杨涛与她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