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8年01月21日

杨公桥与杨公祠

白 果

从永顺县城一路往西,有一条“楚蜀通津”的古驿道。沿着这条连接龙山、来凤的驿道,溯猛洞河而上,出大西门,过偏岩湾,行过五里地,便是一个人烟稠密的小村庄。庄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南往北,投入酉水支流猛洞河的怀抱。小河上,一座石拱桥横跨而过,给南来北往的行人以极大的便利。在这座半月形的石拱桥上,亭亭玉立着一座精致的仿古花桥,它如一把撑起的巨型大伞,时刻关照着从桥上经过的芸芸众生。这,便是溪州有名的杨公桥了。

相传,此桥为永顺协都司杨公修建,故名之曰:“杨公桥”。溪州地带,自古以来,溪河遍布,桥梁众多,但以人的姓氏名爵来命名的,似乎仅此一座。杨公的名气之大,德布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杨公名有凤,字鸣歧,为甘肃省宁武县人,邑庠生向万河撰有《杨公传》(永顺县志卷三祀典志)。

“从来天地正大之气种于人则忠肝义胆,不可磨灭,虽庸夫庶子闻其轶事,皆凛然起敬畏心,正气长存,不容没也。原任永顺协中军杨公由进士升永顺协都司,亭亭玉立,慷慨有气节,大宪皆器重之。乾隆三十七年秋,奉檄带领官兵进剿金川,收复美诺索诺木,先后屡建大功,勳勳名达黼座焉。旋奉旨升授湖广提标游击,操习训练,惟以出力报效为念。四十年春,进攻川逆,恩给花翎,率领官兵奋勇攻击,以身为士率先,有古大将风。我国家声灵远播海内外莫不震叠,凯旋可立奏也。以贼势猖獗,奋不顾身,猝被害。我皇上天威,金川平定,照例议叙赐银谕癸阴其子,特旨褒封,煌煌天语,优渥倍至,公亦可以不朽矣!公没后,永军民人士敬而尊之,爱而慕之,建祠塑像于西关外……祠下有桥,公任永协时所亲建也。英风凛凛,应感常昭,至今啧啧称之。公讳有凤,字鸣歧,甘肃人,殆得天地正大之气者,是为传”。

从《杨公传》可以看出,杨公桥系杨有凤任永顺协都司时亲自兴建。而一步之遥的杨公祠则是在杨公为国捐躯后所建,一前一后,泾渭分明。在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和平年代,杨公体恤民情,顺乎民意,亲自督修了这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杨公桥;而在狼烟四起、杀声震天的战争时期,他又身先士卒,慷慨悲歌,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难怪永顺县志要为他作传,永顺人民要为他立祠塑像,他实实在在算得上一位大英雄。

笔者查阅了多种文史资料和有关记载,发现杨公有凤的牺牲,与清乾隆年间的边疆地区战乱有关。

四川阿坝小金县的沃日土司,是阿坝最早“根正苗红”的名门望族。传至巴碧太土司时,已是清代。巴碧太土司于顺治十五年(1658)归附清王朝。

乾隆三十六年(1773),阿坝小金川土司索诺木杀害了丹巴土司革布实扎并侵占其领地。另一小金川土司僧格桑,也侵占了沃日土司的部分领地。当时,沃日土司是受朝廷保护的,沃日土司色达拉向清政府积极求援。乾隆皇帝闻讯大怒,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平定索诺木、僧格桑的作乱,确保大清江山的稳定和统一。由此,揭开了金川之战的序幕。

大小金川之战前前后后折腾了28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军大将温福、桂林分别自汶川及打箭炉(今康定)攻打小金川。索诺木派兵助僧格桑抗击清军。双方在沃日一带展开激战。

次年,清军大将军温福再次率军攻打大、小金川。在沃日关隘前,温福被索诺木、僧格桑顽强阻击一年多时间,清军阵亡2000余人,温福也殒命于沃日河畔。这一次,已升任湖广提标游击,恩给花翎,随军参战的杨有凤马革裹尸还。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七月,清军攻破索诺木最后据守的堡寨葛尔崖,索诺木出降,第二次金川战役结束。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今,200多年过去了,为人民大众而建造的杨公桥,仍然屹立在溪州大地,继续为百姓造福。而为杨公一个人建造的祠堂,却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一堆残垣断壁,供人凭吊。

--> 2018-01-21 1 1 团结报 c4422.html 1 杨公桥与杨公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