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8年01月30日

精准扶贫要与 生态保护“无缝对接”

周再生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美丽开放幸福的新湘西,走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湘西州的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群众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以实现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的“无缝对接”,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如何实现湘西州的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的“无缝对接”,笔者认为,要看到湘西州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势,立足保护优先原则,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实现“造血式”扶贫。

从全国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往往都位于生态红线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即“老、少、边、穷”地区。从国家的全局利益来说,这些地区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就是对全国最好的贡献。我州森林资源丰富,空气质量优良,水资源也丰富。全州拥有森林面积13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24%,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州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2个,拥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有林场。我州森林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75000个/立方厘米,生态环境良好,气候适宜,已经入选了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空气质量全省最优。全州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且水质良好,河流总长度6308公里,水能资源蕴藏两位168万千瓦。

湘西州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要经过严密而充分的科学论证,只有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空间、总量、环境准入管理,才能确保发展不超载、底线不突破,也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双赢。生态移民搬迁是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州内还有一些群众生活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大山里,限于自然条件,这些地区群众的就业、就学、医疗等问题仍很难解决。只有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相关部署,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既能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又能将让这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得以休养生息。

实践早已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考虑当地的民生问题。夯实当地群众的经济基础,把这些地区作为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战场。只有让生态红利惠及于民,将绿水青山变成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才能激活当地群众保护绿水青山的内在的动力。一是推进生态补偿,实现“输血式”扶贫。我州生态环境良好,但群众不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苦日子,必须按照可衡量、可统计、可比较的生态产品价值,国家、省、州不但要对做出生态保护贡献的深度贫困县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这种“输血式”的生态扶贫,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群众的脱贫问题,但能激发当地群众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二是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实现“造血式”扶贫。要让老百姓积极参与自然生态保护,必须依托当地生态优势来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如果说生态补偿是一种“输血式扶贫”只能治标, 那么实施“生态+产业”这种“造血式扶贫”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全面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特色农业为基础、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等新型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

--> 2018-01-30 1 1 团结报 c4884.html 1 精准扶贫要与 生态保护“无缝对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