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8年04月27日

三个苗汉子和一个腊尔山梦

记者 阙志明

腊尔山的山好看,春风也暖。

腊尔山的米好吃,白菜也甜。

可凭什么腊尔山的水土养不活腊尔山的人?

41岁的吴明峰不相信,30岁的吴铭文也不相信,就连刚到腊尔山的28岁的龙稳也不相信。

他们就想靠祖祖辈辈种的萝卜、白菜、大米走出一条腊尔山的品牌之路,让不再相信“土地”的年轻人重新看看先辈的选择。

4月20日,记者走进凤凰县腊尔山镇,走进他们的生活。

守护:最真最美的家园

吴明峰是该镇所德村的村干部,也是崧泉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

跟很多7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一样,吴明峰高中毕业那年就离开腊尔山出去打工了。

十多年后他已是一个五金厂的主管,工资8000元每月,小日子也算有滋味。

他不喜欢回乡,因为每次回乡他就会看到成群结队的苗家娃娃,他们踏着凉鞋,挂着鼻涕,穿着不合季节的衣服看他。

吴明峰下定决心回乡当一个真正的农民,戴着眼镜重新学习犁地、插秧、种菜。他白天劳作,晚上拿着打工买来的电脑查看附近的农产品加工厂。他开着自己的小货车跑到花垣县,铜仁市等周边县、市,一遍遍问需求、谈价钱。

经过两年尝试,吴明峰的豇豆收益从1500元每亩,提升到了1800元每亩。今年他放开胆子,种了200亩豇豆,40亩生姜,10亩冬瓜,20亩黄金(药材)……他还给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3个月后,他将拖着豇豆直接运往花垣、铜仁等地区的加工厂。

他说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自信多了,表达能力都提升了。在他基地“打工”的留守老人们,去年最高收入者拿到了13200元。

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劝说下,以前靠打工为生的哥哥弟弟全都回村里了。所德村近五十个人回到了家乡,郑重其事地面对这片土地,面对有关贫困的所有问题。

等待:一场“三万块”的大雨

4月20日恰逢谷雨,可整个腊尔山台地已经连续10几天没下雨。

在凤凰县腊尔山台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三个苗族大姐正在栽种白菜苗。烈日下,菜苗很快就蔫了。

干旱、缺水是整个腊尔山台地面临的最大“天敌”。

负责人吴铭文念叨着再不下雨就要请人抽水浇地了。今年他种了500亩的白菜、萝卜、辣椒、冬瓜。去年冰灾已经损失数十万元了,他有点吃不消。

吴铭文这几年把自己的蔬菜基地建设成了整个腊尔山台地最大的蔬菜基地。小学毕业的他还跟朋友合伙在长沙开了个档位。

人才、技术是腊尔山地区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填补技术的缺失,他从广东、武汉、山东花高薪聘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为推广腊尔山蔬菜和大米,他总是走进别人厨房,亲自下厨做一桌苗家菜,让人家尝过再决定买不买。

当一个高校食堂老板问他:“腊尔山的米这么好吃,我们几个食堂每年向你们采购250万公斤,你们有货么?”250万公斤,整个腊尔山台地都产不出。他“怂”了。

吴铭文恍然大悟,原来腊尔山的蔬菜、大米等仅仅靠走量是解决不了贫困的,是时候走品牌之路了。

午后的大雨飘然而至,吴铭文一边笑一边说,这场及时雨给他节省了起码三万元的浇水费用。

探索:大米何不当成猪肉卖

“腊尔山米好,白饭也能饱。”这是龙稳听父亲讲过的话。可是到了腊尔山他才知道,大米好是好,农民们除了自留吃饭,最多卖个5元一公斤,还经常卖不出去。

2017年9月,龙稳考上腊尔山镇的人武专干,同时驻追高鲁村,任第一支书。

站在追高鲁村支书的谷仓前,这个“90后”的第一支书若有所思。他给了书记300元,让书记给他打了150万公斤大米。他注册了一个“苗家追高鲁”的商标,开始了“苗家追高鲁大米”的第一阶段宣传。

分装好的追高鲁大米免费送到吉首、长沙、北京。龙稳从试吃人群中调研腊尔山大米应得的市场价,再逛遍集市、超市,给腊尔山大米定价9元每公斤。

朋友圈下了订单,他就去村民家里收大米,三个月卖了3400公斤,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他自己却不满意。

今年1月26日,龙稳报名出征东西部协作济南电视年货会。他调整了包装,把五十斤一袋的大米改装成12.5公斤一袋。2500公斤大米,45公斤腊肉,300个鸡蛋在展会上一售而空。龙稳开心极了,市场反响超出预期。

腊尔山水资源有限,种植粮食的面积就有限。而这里地处高寒山区,水稻生长周期长,环境无污染,完全符合当代人对生态食品的要求。何不把水稻做出品牌来。

“高寒山区出好米,好米只认腊尔山。”龙稳再次改良产品设计,12.5公斤一袋的的包装换成了5公斤一袋的包装,背面还印上了他想了几个月的宣传词。

今年龙稳工作调整后不再驻村,除了本职工作人武专干外,他要负责消防、执法还有全镇的产业发展。他向镇政府申请了两间临街房子,准备进行腊尔山大米及腊尔山产品的展示柜台及仓储设计。另一方面龙稳已经着手申请QS认证,准备让腊尔山大米卖进超市,卖出更高的价格。

他最开心的是,村里的水稻品种已基本统一,经过县里协调后保险公司首次答应给农作物上保险,县供销联社也跟十家合作社签订了底价收购合同。

每一粒卖出的大米又代表着腊尔山的形象,每一粒大米龙稳都几经筛选才包装进袋子。

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龙稳相信再给他们点时间,多给点支持,传统不起眼的大米也可以卖出肉价钱。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两个新型农民和一个基层干部,怀揣着苗乡腊尔山的产业经,紧紧团结在一起了。腊尔山的土地不再荒芜,孩子们不再孤单,老人们笑口常开,成了他们最美的梦。

--> 2018-04-27 1 1 团结报 c9973.html 1 三个苗汉子和一个腊尔山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