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8年05月16日

产业扶贫东风劲 幸福敲开万家门

本报讯(记者 阙志明 通讯员 杜 鹏)近年来,吉首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大力实施发展生产脱贫,共建成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基地40.66万亩,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备,村村有产业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

彰显特色,绿水青山“种出”金山银山

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地处矮寨大峡谷深处,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全村贫困发生率36.9%,是典型的贫困村。四年来,坪年村找准自己优势,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800亩,人均2.6亩,亩产8000元以上,“黄金叶”铺宽了“黄金路”、成就了“黄金村”,2017年,该村顺利脱贫摘帽。

该市在政策上率先发力,出台了《关于吉首市“四级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吉首市产业扶贫奖励实施方案》《吉首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政策平台,拓宽了发展空间。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短期以黑木耳、稻花养鱼、畜牧养殖等为主,中期以茶叶、猕猴桃等为主,长期以中药材、产业示范园等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为主的“短中长”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种植业40万亩,养殖业98.88万头(羽),稻田养鱼5000亩,建成万亩精品园3个、千亩精品示范园12个、百亩示范园148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39个、家庭农场151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34家,直接受益贫困人口3.9万余人。

产业扶贫,关键要让贫困户受益

“发展产业扶贫,不仅要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有汤喝,更要同锅造食有肉吃,让产业扶贫这只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该市扶贫办负责人刘筱华说道。

对此,该市有效依托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三种模式”以及“四级产业”的精准政策设计,深度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起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目前,已累计整合建设资金3.8673亿元,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全市贫困村覆盖率达到90.54%,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发展生产利益联结机制覆盖率达89.93%,贫困群众受益匪浅。仅直接帮扶模式就惠及建档立卡户9735户38940人。丹青镇大坪村贫困户张民应通过与16户贫困户以委托帮扶的模式合作,发展黑木耳60多亩,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还有效帮扶16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拔掉“穷根”,激活村级集体经济

走进河溪镇张排村,612块光伏板整齐划一,发电正浓。该市经信局主要负责人杨旭介绍,“这是当前很先进的一种光伏发电技术,使用寿命可达25年,装机容量40千瓦,下雨天也能发电,年发电量5万千瓦时,发出来的电并网卖给供电公司,平均下来张排村一年可集体增收6万多元。”

据悉,像这样的光伏发电是近年来该市产业扶贫又一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市累计投入4400万元在84个村建立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全部并网发电,仅此一项每村每年可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光伏扶贫”这把金钥匙,带来了贫困村可持续增收的“阳光存折”。同时,该市还积极通过以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等方式,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比如,积极整合市级国有资产,将门面、摊位等资产经营权配置给28个行政村,委托华泰公司和五里牌蔬果批发市场等单位统一出租经营管理,每年仅此一项28个村即可集体增收4.58万,2017年,又有43个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创收。

今年,该市继续创新出台了《吉首市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吉首市2018—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办法》《吉首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奖补实施方案》等系列重磅文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脱贫成效,加快建成更高质量全面小康。

--> 2018-05-16 1 1 团结报 c11098.html 1 产业扶贫东风劲 幸福敲开万家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