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8年10月13日

山是故乡青

三 皮 摄

徐助全

眨眼工夫,岁月的大手轻轻地舞转一下已是三十多个春秋。

记得,那是八十年代秋季的一天,风和日丽,一身绿装的我在山里人的眼中显得尤为亮丽。微风从山谷间吹拂而来,捎带着大地上草木的气息,让我神清气爽,内心更是激情澎湃:我第一次走出大山,去寻找我的“诗和远方”。

我要去的是遥远的祖国南疆某部队。母亲把我送出家门,噙着热泪,对我说:“儿啊,到了部队骨头要硬、腰杆要直,干出点名堂来,山里穷再也别回来了!”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其实我知道,树越是往天上蹿,它的根系扎得越深,而我的根在大山,我是大山的孩子。

我一步三回头地回望家乡。放眼四顾,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像山里人雄健的骨骼,那日夜奔流的小溪就像是山里人蓬勃的血液,那窄小泥路旁艰辛的耕耘的村民,就是那清澈的小溪水,默不作声,却又不停地向前奔。家乡的山、水、路和人,一一记在了我的心坎上。

在南疆边关,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我始终没有忘记哺育我的家乡,那一片贫瘠的土地,随着源源不断汩汩流出的墨水,活跃于纸上。期间,我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家乡题材的稿件,特别是在家乡的《团结报》上,刊登了《湘西子弟在边防》《来自广西前哨的捷报 一批泸溪籍战士荣立战功》 等,报道了湘西籍子弟兵的感人事迹,在有着“拥军爱民”优良传统的湘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共鸣。

转业后,我选择回到泸溪,在沅水江畔、白沙之滨的县城生活。这座家乡的小城开放、包容,待我不薄;这条沅水的“母亲河” ,也是一条“文化河”, 喂养着我的身心;在这里,我有了我的事业、家庭,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每次老家来客,听着那熟悉的乡音,我总是无比的喜悦,请客人到馆子喝上几杯,拉拉家常,询问故乡的事儿。更让人欣慰的是,妻子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非常理解我的故乡情结,每逢节假日都陪我一起回到老家。每当踏上那片古老而沧桑的土地,浓浓的乡情、亲情便直涌心头。虽然,家乡变化巨大,木房变砖房,山路变公路,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小孩,村庄寂静了许多;父亲、母亲和大哥都永远地离开了,但我依旧能感到家乡的温暖,喜欢闻那泥土的芬芳,喜欢那里的人和事。30多年里,我也见过不少名山,到过不少秀丽的村庄,但每到一处,我依然觉得那里是异乡,自己是个异客,可谓:走遍天涯复海角,看山还是故乡青。

少小离家老大回。等到了花甲之年,我计划远离喧嚣回归乡野,就像一片叶子落到了它的根部,回到故乡的田野上。我想在小院子种些花草、蔬菜,养些鸡鸭和小狗,有空就去那苍松绿树间的小山坡,给那些已故多年的骨肉至亲坟墓添把土。那些已故亲人与山融为一体,静静地化作了一个个山堡,而我每走近一个小山堡,就像接近一位亲人;每登上一座山堡,就想要呼喊他的名字,让那空谷回音,无形地震撼自己的灵魂。

人生到了秋季,也是生命的必然。我想,我可以把我的一生,托付给故乡。所以,请允许我在秋天,与故乡的秋色同在,在变老的人生路上慢慢地行,细细地品,深深地悟,浸润好晚岁的人生。这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他的双脚只有踩在大地母亲的胸膛上时,才能力大无比,所向无敌……

在愈来愈浓的秋色里,我正向着故乡出发。我看见了亲人们那慈祥的面庞,他们正微笑地朝我走来,敞开臂膀,拥我入怀……

--> 2018-10-13 1 1 团结报 c19365.html 1 山是故乡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