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8年11月18日

世外桃源岩排溪

本报记者 田 华 吴正凯

深秋雨后,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雨雾袅袅升起,浓时如云海,淡处似薄纱。远山近水,在缈缈的雨雾中影影绰绰,若即若离。密林深处,岩排溪的黑瓦顶上,一层羽纱似的白烟,不知是炊烟,还是雨雾,慢慢升腾。此时,这个雨雾笼罩的静谧村落,如同一幅水墨画卷,美得让人不忍打扰。

村庄的美,从未改变

岩排溪因排排而生的岩石而得名,因梯田而闻名。

如果天气晴好,眺望观音山:山顶,绿树成荫;山腰,传统民居错落分布;再往下,梯田浩浩荡荡布满了整个山坡。村中清一色的木制房屋,村外稻田阡陌,将房屋紧紧包裹其中,如同一首平仄有序的诗歌,散落在山坡上,讲述过去的故事。先人开凿的水渠,村前环绕的小溪,还有婆娑的老树,无一不掩映着村庄的宁静和安逸。

岩排溪的梯田,共79级,1300多亩,垂直高度约两百米,东西各有古水渠9条,灌通整个梯田,所以有了“九龙之水”的称誉。这些梯田是明末清初开始修建的。据说,明末清初,一支叫“打虎匠”的黄氏先人为了避难,从沅陵县出发,溯酉水而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行。至此观音山,只见这里山高林密,资源丰富,他们停下了疲倦的脚步,决定在此定居并开土造田。

岩排溪是建在岩石上的村寨,在全凭手工劳作的年代,要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水渠谈何容易。岩排溪的先祖,以“一升岩粉一升钱(铜钱)”的巨大代价,用非凡的才智和不畏艰难的勇气,打通了水渠。当水源源不断流进了梯田,梯田迎来了生机,岩排溪人迎来了希望和富足的生活。

时至今日,这片梯田仍然是岩排溪人的骄傲,岩排溪最为瞩目的焦点。

伴着绵绵细雨,沿着蜿蜒的青石小路,在村中穿行,没有喧嚣侵扰,没有高楼遮挡,远处是青山,近处是吊脚楼,视野和心情都开阔了。岩排溪的村落建筑风格富有变化而又各具特色,转角楼、三合楼,一层的,两层的,吊脚上配上金瓜、绣球等装饰,门窗上雕刻的各种图案,还有其独有的前廊的“美人靠”,居室内的“火床”,稍加变化,让民居就展现了不同的韵味与风姿。

岩排溪另一大特色就是封闭式的建筑格局:用泥土、碎石插上土荊条制作而成的土墙,包裹在房屋四周,墙上开有枪眼。据介绍,因村寨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加之矿藏丰富,故形成宅院封闭式的建筑格局。现在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土墙除了保护房屋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外,就是保护那从历史中穿越而来的美好回忆了。

生活的美,一直在向前

石板路,木栅栏,虽已到深秋,在村中行走偶尔还能够见到冒雨开放的紫薇和雏菊。透过半掩的院门,可以看见室内整洁的布局,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然而,过去的岩排溪却并不是如此。离县城远、交通不便、山多地少,有东西也很难卖得上好价钱,即便拥有如画的风景、厚重的历史,岩排溪 “穷乡僻壤”的命运也未能改变。曾经的世外桃源成了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为了生活,村里的青壮劳力不得不告别了乡村,离开了土地,涌向了城镇。

近年来,当建设美丽乡村的号角吹响,岩排溪在州美丽湘西办加强绿色生态保护、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等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一边保护传统建筑,挖掘传统文化,传承乡愁记忆;一边改造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个曾经几乎与世隔绝的“绝美”村庄“苏醒”了,带着满身的花香缓缓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曾经,“没地方下脚”是岩排溪给人的印象,以至于“新媳妇都不敢往家里带”。房前屋后,村道两旁,被塑料、纺织废料等垃圾占据,村里人说“到了夏天,蚊子特别多,成堆成堆的往身上撞。”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岩排溪村支两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一时之间,危房改造、人饮、改厕、环境治理、绿化亮化等工程逐步开工了,农村消防工程等已经在积极筹划中。

“垃圾堆也变成了花园。”这是古丈县安监局局长田开明对岩排溪的变化的评价。岩排溪是古丈县安监局扶贫村,从2015年第一次来到岩排溪,到如今这三年的时间里,田开明见证了岩排溪的变化。他说,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干净了,原本随处堆放的柴火现在也码放得整整齐齐,村里的空闲地种上了1万多株花卉苗木,有的村民还主动找来了花卉苗木,装扮起了自家的院子。

从随意丢弃垃圾到主动栽花种树,岩排溪改变的不仅仅是村里的环境, 还有逐渐扩大的产业,“丰满”的荷包。200亩油茶、150亩茶叶、200亩紫薇……在苍莽的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

所有产业中,知名度最高,同时也让岩排溪人最骄傲的,当属稻花鱼。因为口感鲜嫩, 40元一斤的鲜鱼, 100元一斤的酸鱼,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供不应求,成为岩排溪创收最多的产业之一。据介绍,仅稻花鱼一项就可让村民平均增收500元以上,而养鱼大户的增收已达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了,稻花鱼“走出”了大山;环境美了,摄影的、写生的,还有露营的,背上了行装,慕名而来。不少出去打工的村民感于美丽乡村建设,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强大后劲,纷纷回乡,建民宿、搞养殖,希望立足家乡,扎扎实实地干一番事业。

现在,岩排溪正依着丰厚的历史基础,登上建设美丽乡村的幸福快车,向着美好的生活行进。

--> 2018-11-18 1 1 团结报 c21633.html 1 世外桃源岩排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