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9年01月16日

红石林:写给人间的寓言

身置红石林,犹若身置沧海桑田。

几十亿年前,此处有其他类型的生命喧嚣游弋。

红石上的纹路昭示着它的来路。

高 翔

本版图片均由 石 健 摄

1

不论怎么看,古丈红石林都是一则寓言,一则写给人间的寓言。

这则寓言,讲述的是关于一片海的前世今生的故事。

2

这一片海的今生,是一片红石林。

顾名思义,红石林是石头群,是一座山上的石头群。在这里抬眼望去,山坡长满了石头,长满了坚硬,长满了奇形怪状和瘦骨嶙峋。所以,没有人愿意把它读成海,读成波涛汹涌,读成浩瀚。

看红石林里的天池处,这刨掉泥土后的大坑,注水成为一汪静池,池底依然是坚硬的石头。而池水边、池岸,有兀然高举的三五成群的石柱,柱子上部分大,若花蕾,下部分细,若茎干,这些石头俨然是出水的荷花蕾,欲绽未绽,一枚一枚地呈现红石林故事的细节。

抚着这些荷花,抚着冰凉,目光四处逡巡而去,到处是石头,一簇簇,一重重。在一簇和一簇之间,是曲曲折折的窄窄小径,渔网一样,不规不则地将一片红石林卡住。

人在路径中,不经意就来到了花儿包景点。这其实也是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石头。石头从泥土里拱出来,花骨朵一样,有独立的,有相依的。一朵,一朵朵,各具形态,一缕两缕的野藤细蔓,蔓延其上,小小的碎叶,在视觉里风姿绰约,把红石林故事的细节精致地点缀。

在奥陶海底,平坦的土坪中,三五团石头从泥土中爬出地面,有的仿若一枚乌龟,正爬行于奥陶海底;有的仿若海螺,歇于奥陶海底;有的仿佛贝壳……而土坪外侧,有挤挤密密重重叠叠的石头,仿若灵山上簇拥在一起的众多菩萨,神情安然,不喜,不惊,不惧,不恼,生动着红石林故事的章节。

在宝藏坪处,石头们聚拢来,俨然就是石头们凑在一起在开家族会议。主持会议的是一块石头,是横躺在高高石顶上的一块独立的“飞来石”。“飞来石”和黄山顶上的那块孤石一样,居高瞻远,无声地宣读着某一项关于石头家族的事务。“飞来石”的下面就是密密挤挤的石头,凝神的,侧耳的,低头的,微笑的,傻气的,天真的……神态各异,但都一言不发,倾听着主持人的宣讲,思考着一个石头家族的兴亡命题。到达这里的人,也似乎就是其中的一员了,成为红石林故事的构件。

在小龙峡处,在这岩溶峡谷里,给人感受最深的不再是石头的奇异形态,而是石头给人的气势。那是一条深达20米的深谷,深谷的宽处都只能够撑开一把花伞,仿佛一枚花蘑菇从地缝深处往上长,在峡谷壁的挤压下,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而走在谷底的人,望着头顶荡下来的乍长乍短的祼绳,鼻尖不时触碰到石壁上青苔孢子的细细蒴柄,那一刻,人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声,仿佛时间是静止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从岩溶峡谷里走出来,忽一想,红石林不论以怎样的形态,不论以怎样的气势,向我们讲述着视觉意义上的风景,但把这些风景抽象出来,其材质无非就是简单的碳酸钙石头。

不过,就是在这些简单石头中,却藏着意味深长的寓意。

3

在视觉上,红石林是形态神奇的石头,是给人逼压气势的石头,但是,细细去看,去想,整个红石林,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

红石林指向着一片水域。

在整个红石林中,不论天池景点,不论奥陶海底景点,不论花儿包景点……每一处的石头上,都有着一浪又一浪的水平走向的凹凸痕迹,痕迹仿佛是凝固的波浪。不论石头是独立的一块,还是依偎在一起的几块,它们的凹线和凸线,每一条线,都处于相同的海平面高度,仿佛有谁进行了总体的规划。那是大海曾经规划了这些石头?地质学家说,其实石头们是在不同时期中,海水侵蚀而形成的不同的凹凸横纹,致使红石林的每一石头,都有了凹凸横纹。

这些石头,从上往下,波纹高度有序地缓缓降下来,仿佛海浪退潮的刻度。那是这块地域从水底在往上抬升吗?一条痕迹就是一段光阴推移的笔记?

除了一浪浪凹凸纹路指向着一片海之外,还有石头中那远古鱼化石,在指向着一片水域!

更重要的是,还有震旦角石,指向着4-5亿年前的一片古海域!

在红石林的化石景点里,有外形若圆锥形的震旦角石,化石一头大,一头小,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仿若宝塔,牛角……科学家们说,那是4-5亿年前无脊椎软体食肉性动物的化石,而这些远古生物,只生活于浩瀚的大海。

只因红石林具备了一个共同的水域指向,从某种角度而言,红石林实际上是一片海的碑林,密密麻麻的碑林里,每一座碑上,都有大自然的文字,一字一字,细细地镂刻着一座海的光阴。

4

这一片海的前世,注定不是陆地,不是山,也没有野草,也没有鲜花和藤蔓,而是波涛滚滚的海。

时光应该定格在4.8亿年前,定格在地球的奥陶世纪,定格在一片海域里。红石林和古丈的龙溪峡谷一样,同属于扬子古海。在这一片古海里,一群群的海洋古生物游弋着。混合泥砂的碳酸盐物质,在海底经年累月地沉淀着,越积越多……那时,光阴是风平浪静的,一望无际的海水,有规律地潮涨潮落。古海中的大大小小的生命,如花一般,开开落落得自有秩序。一片海的丰富世界,在时间的轴上,将海洋气势磅礴特有的特性,昼夜呈现着。

但,没有谁能够预料到,一片海域也有枯竭时。到2.2亿年中三叠世末期时,地球躁动不安起来,印支期主幕安源造山运动出现,曾经的这片海域,从水底浮出了水平面。那些沉在海底的碳酸钙石头,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便在石头上留下了一浪又一浪横着的凹凸纹路。

古海底继续上浮,一场沧海桑田的变化就这样演绎起来。然后,扬子古海逐渐成了陆地。曾经湿漉漉的海浪声,变成了陆地上的树木的叶子,在风中模仿着海涛的声响,为扬子古海唱着一首单调的挽歌;曾经自由生息繁衍的古生物,有的死亡,绝迹,有的被嵌入碳酸钙石里……曾经同古海相关的所有事物,谁也不曾想到,就这样被改变了格局。

再后来,是风雨牧鞭的抽打,阳光霜雪的拳头捶击。

5

就在这种沧海桑田里,一去竟然是几亿年。而今,世间的光阴,似乎没有停止的样子,一如既往地拉长,拉长……就算那一片古海域,那么浩瀚,那么气势澎湃,也不复存在了,作为脆弱的古海生物,也就更不用说了,所有曾经的存在,毅然不再了。

游走在这一地域,游走在大自然写给我们的这则寓言里,忽然想到,谁的生命可以拉长呢?也许这就是红石林,通过视觉的石头,向我们讲述的最深的寓意?

--> 2019-01-16 1 1 团结报 c25445.html 1 红石林:写给人间的寓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