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9年04月21日

酿出幸福新生活

廖玉翠的摊位是市场里最热闹的一个。

颗粒分明,晶莹剔透。

文 / 刘 旭 图 / 田 华

“卖甜酒,冰甜酒!”儿时的仲夏时节,吉首的大街小巷就会听见有人骑着三轮车,叫卖甜酒。而我听见就会被呼唤出来,买一碗沁凉溢香的甜酒几口就下肚,驱走酷暑,润甜了燥热的心情,那滋味,直让人舔着舌头回味。

凤凰县三拱桥是和吉首地区的交界处,距离乾州农贸市场仅十分钟车程,61岁的廖玉翠正是这里人,比较特殊的是她已经是家族中第三代做甜酒的了,当地名副其实的“甜酒大户”。

我见到廖玉翠是今年的三月份,家里亲戚办喜事,需要大量买甜酒,经人介绍后我直接登门购买。

从吉首市区出发,不过二十分钟的时间,在三拱桥的国道路旁,一间矮矮的旧房,推开门后,却别有洞天:长长的走廊尽头,有一栋三层的老房子,还未到房门口,强烈的香甜气息就扑面而来:原来这第二层楼里堆满了糯米,好几个大缸里囤满了甜酒。

廖玉翠个子不高,1米55的样子,身材偏胖,性格热情开朗,一坐下来就开始滔滔不绝:“我的甜酒卖得好着呢,平均1斤糯米产1斤4两的甜酒,每天要做300斤糯米,从早忙到晚,都不够卖的。”说罢,她转身去库房,舀了一碗递过来,我轻轻地舀上一小勺,粒粒白米清晰可见,送进嘴里香醇软糯,回味久久。

廖玉翠表示,由于她家是搬迁过来的,在当地无田地耕种,为了养家糊口,她做过很多行业:收油菜子,做油生意,做铁匠等, “以前,大家都穷,没有闲钱买甜酒,我的父母也年年做,但仅仅是自家人逢年过节的时候解馋吃。”

从小耳濡目染的廖玉翠继承了父辈的手艺,也能做出好吃的甜酒。“我没有其他的爱好,就是喜欢做甜酒,每次都多做点,给亲戚朋友分享,大家都很喜欢,经常跟我预定,后来干脆提议我摆摊子卖甜酒。”廖玉翠近50岁时,一辆二手的三轮单车,每天两缸盖着白纱布的甜酒,加上塑料袋和一杆秤,甜酒事业就这样开始了。

甜酒的工序不算复杂,但廖玉翠却把它们做到了极致:淘米最少要淘3到4次,蒸米要用柴烧大火蒸,酒曲只用自己独家生产的优质酒曲,温度和时间严格按经验把控等。一系列的程序下来,往往都需要一整天,颇费时间。“冬天天气冷的时候,白天时间比较短,温度低,要给甜酒加被子保温,工序复杂点,我早上五点起床,要做到天黑才做完。”美味的东西制作起来总有它的“秘方”。廖玉翠告诉我们她的秘方:只用上乘的糯米,加上几辈人传授的温度和时间的把握经验。 为了保证自家甜酒的品质和声誉,如果哪次甜酒做坏了或者是口感没到位,廖玉翠绝不摆出去卖。

夏天是买甜酒的旺季,天气越热廖玉翠就越要出去转巷子卖。一开始她每天只能卖10多斤,后来慢慢地到了几百斤。三年时间,她坚持不懈,跑熟了吉首城区的大街小巷,原本的白皮肤也晒黑了。随着甜酒的美味越来越多人知道后,廖玉翠的销量越来越稳定,甚至开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她打算在农贸市场租个摊位,不再走街串巷。“现在大家条件都好了,有的人平时解解馋,有的人家里喜事宴席等,买甜酒的人越来越多,三轮车能拖的量远远不够卖,租个摊位,逢场放几个大缸卖,能多卖点又能多赚钱。”

几年下来,廖玉翠已成了乾州农贸市场的甜酒大王,每次赶集之日,8个大缸齐整放一排,农贸市场上就数她家的甜酒档口十分引人注目。“每次赶集,我5点就要出去张罗摆摊,7点多开始摊位前就挤满了人,大概到上午10点我差不多就会卖完。天冷淡季时每天卖1000多斤,热天旺季时,每天卖2000斤甚至更多。”

廖玉翠的小儿子是91年的,叫张一方,之前在南昌读大学,2018年,他毕业回到家,以二维码,微信朋友圈,淘宝等各种方式推销甜酒。“现在我家甜酒方圆百里小有名气,湘西自治州,怀化,长沙,甚至贵州地区都有人过来买,上个月还有个顾客从怀化开车过来,带了几个大箱子一下子买了大几十斤。我要把家里的甜酒当做自己事业来做,目前只是给它取了招牌名叫‘张氏甜酒’,下一步我要注册商标还要搞食品认证,未来想量产,销的更远更多。”

廖玉翠表示,近几年每年可以卖出近5万斤的甜酒,年收入已超过十万元,现在有了儿子的帮助,销量又更大了,“儿子敢想肯做,适应现在的社会,今年以来每天都有大几十斤甜酒通过快递发出去,而且销量还在不断增加,今年的收入增加几万元将不是问题。”面对未来,廖玉翠很有信心,充满期待。

--> 2019-04-21 1 1 团结报 c30611.html 1 酿出幸福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