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9年06月18日

我与孙健忠老师的三面之缘

孙健忠为报社《名家访谈》栏目题写栏目名。

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田应明(右二)带《名家访谈》栏目组采访孙健忠。 杨贤清 摄

本报记者 欧阳文章

6月6日那天,是端午节,从好友孙冬微信朋友圈得知孙健忠老师去世的消息,内心颇为难过。这位81岁的老人离开人世,是湘西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界的重大损失。作为一名后辈,我曾和他有过三面之缘,亲身感受了先生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故土的深情,算是人生幸事。如今,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且把这浅浅的缘分忆起,作为深深的悼念。

去年7月份,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田应明亲自策划《名家访谈》栏目,着手对湘西或湘西籍在外发展的文艺名家进行重点报道。报道组选定栏目第一期报道的名家就是孙健忠老师。作为栏目的联络员,我联系上孙健忠老师的侄儿孙冬,却得到一个颇为意外的消息——孙老师身患癌症,估计很难接受采访。我遗憾我们的采访不能如愿进行,更为老先生患病难过。不料,几日后,孙冬打来电话,告知孙老近日病情还算稳定,可择机采访。孙冬是知名雕塑家,长年在北京发展,为人热情周到,有他居中牵线搭桥,我预感采访一定能成行。

巧的是,不久后的7月17日,我刚好去长沙出差,碰到孙冬也在长沙。我当然不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便商议能否去孙老家拜访一下,一为看望前辈,二为当面邀请孙老接受我们栏目采访,这样便显得更为正式且郑重。孙冬很快和孙老联系,得到许可后,我们当晚便去了孙老家。

孙老家住长沙市东风路原省作家协会的老宿舍。第一次见孙老,见他坐在轮椅上,头发全白,身体消瘦,便知他病得厉害。见家乡后辈来访,孙老很是热情,他把我和孙冬邀到书房,带我们看他收藏的书籍、古董。闲聊中,我向他介绍我们报社和《名家访谈》栏目。孙老说,他对《团结报》很熟悉,很有感情,他说《团结报》是家乡的骄傲,报纸的刊头是毛主席亲笔题写,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在《团结报》上发表的。我乘机邀请孙老接受我们《名家访谈》采访,他欣然应允。得知我也是文学爱好者,孙老更是开心。他说,你们年轻人要专心,不要这里弄一下,那里弄一下,最后一事无成。他还表扬孙冬搞雕塑,画画,很用心,很专一,搞得蛮不错。显然,孙老在真诚地教导我们。见孙老兴致高,且对我们两位年轻人也蛮喜欢,我便“趁热打铁”,提议孙老为我们栏目题写栏目名,孙老高兴地答应了。他从书房找来纸笔,给我们题写了栏目名——“名家访谈”几字,并落款,盖上印章,每个动作都不紧不慢,一丝不苟。至今,清晰记得,他写字的时候,颤巍巍的手紧紧握住笔,连着写了两遍,才略满意地说:“我的字,实在不漂亮。”

从长沙回来后,我把和孙老见面的情况向田应明社长报告,田社长高度重视,马上着手安排采访事宜。时隔不久的7月30日,采访组赴长沙,再见孙老师。

十几日不见,感觉孙老师的病情又严重了些,他的满头白发竖起,脸色苍白,从卧室挪出来,感觉他双腿的沉重,专门从北京赶回陪同我们采访的孙冬搀扶着孙老,一直走到客厅,孙冬说,伯伯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两天。

访谈中,有一处,让我印象极深。在谈到家乡湘西的时候,孙老说:“大家都知道,以前,湘西是匪区。湘西在外面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土匪的代名词。其实不是这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是一位作家,一位写湘西的作家,我一直觉得我有这个责任,用文学作品来澄清世人对湘西的这一误解。我最近这些年花了很大工夫和心血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叫《武陵山陷落》,这或许也是我有生之年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了。”

我想,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很难说,谁欠谁。而孙老,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对欠故乡湘西的这笔文债一直耿耿于怀,且耗用余生最后的精力一丝不苟地还上这笔账,才感觉如释重负——这是一种怎样深沉的情怀啊!

那期《名家访谈》栏目刊发了孙老的访谈文章,标题就用《我欠湘西的一笔账终于还了》,还用了孙老给栏目亲笔题写的栏目名,栏目刊发后,反响非常好。后来,我为孙老寄了10份当期的《团结报》,并给他写了一封长信,表达对先生的谢意和祝福,并希望有机会再来拜访孙老。

今年1月18日,我们果真又再次见到了孙老。

我们团结报社和湘西酒鬼酒公司策划了一个大型系列报道——我与酒鬼酒的故事。孙老当然在受邀采访之列。他曾经帮助酒鬼酒公司创办企业内部刊物《湘泉之友》,并发动国内上百名文化名人为刊物撰稿,使刊物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企业高端宣传平台,为湘西酒鬼酒文化品牌塑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老对家乡的酒鬼酒怀有深情,见到我们,他随口说出一句:“你们终于来了。”孙老随口蹦出的这句话显示出他虽病重,却依然神志清醒且睿智。我当时就琢磨,这句话,话中有话。一是表明孙老与酒鬼酒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再者是表达他对家乡人事的挂念与深情。当然,也有埋怨的味道——你们早就应该来看看我了。

孙老就是孙老,典型的湘西人——爽直,真诚。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在湘西生活的近二十年里,却一直以一种“他者”的视角在观察湘西人,湘西人个性鲜明,他们耿直、赤诚,又倔强而血性。他们很少讲究中庸之道,这可能和湘西远离中原而少受儒家理学的桎梏有关联。

听不少前辈说,孙老曾经也是性情、有趣、刚直的湘西汉子,不奉承权势,更不阿谀富贵。湘西作家彭学明这样评价过他,说他是“一个来自湘西的人;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吞得下铁的人。”显然,我喜欢如孙老般性情的湘西人。孙老家里摆了不少酒瓶,全是湘西的酒。曾经,孙老一定是饭局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血性的湘西男儿。

孙老谈起家乡的酒鬼酒,有说不完的话题。只是,在交谈过程中,他不断地咳嗽,说完几句,便停下来,尽力地调整自己的呼吸。他的手摆放在椅子上,手背上布满针孔。好几次,我们都想把话题打住,先生却谈兴正浓,也很努力地做出开心和轻松的样子,以期减少我们的不安,并且还谈笑风生地说,自己早已看淡生死!

其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孙老就写过一篇《如果面对死亡》的文章,文中他就假想自己得了癌症,面临死亡的心态,也许,他早已看透了生死。

原定不超过15分钟的采访,延续了一个多小时。临别前,孙老对我们说:“我活到八十几岁,想做的事,都做完了。就看你们年轻人的闹热了,你们要好生搞,搞出名堂。”

不久前,报社微信平台《湘西头条》推出纪念孙老的文章,文章特意放了一段我们采访孙老的音频,再次听到临别前孙老对我们讲到的这句话,想起和这位老人曾有过的三面之缘,我不禁潸然泪下。

--> 2019-06-18 1 1 团结报 c33714.html 1 我与孙健忠老师的三面之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