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03月15日

血染麻扎渔梁

麻扎渔梁烈士公墓 (资料图)。

张仁旺等收集 梅光明 整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沿319国道西行,在泸溪县与吉首市交界处一个叫麻扎渔梁的地方,建有一座革命烈士公墓,这里长眠着为湘西人民幸福生活而英勇牺牲的24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年轻的东北籍战士。

公墓为长条形,墓顶呈凸起的长弧形,全部系岩石水泥构成,依山傍水,坐南朝北,占地百余平方米。公墓四周常年松柏挺立,郁郁葱葱,静静的峒河从公墓的山脚流向远方……

乘车来到麻扎渔梁,徒步走进公墓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最前面的石刻浮雕,展现的是当年烈士们与土匪武装激烈战斗的场面。再往里走几米,便见一座石碑耸立公墓正前方,“革命烈士公墓”六个红色大字成竖行镶嵌其中,红色大字上面的代表革命的红五星闪闪发亮,石碑最上面是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半身塑像,他手握钢枪,两眼炯炯有神,英姿焕发,时刻守护着人民的幸福生活。石碑的两侧为泸溪县、吉首市人民政府共同刻写的巨大碑文,碑文全文为“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39师416团军直山炮营三连某排,护送乾城县所里盐船队至麻扎渔梁,遭匪伏击,激战中副连长王贵学等24位同志光荣牺牲,为缅怀先烈,特建公墓。”

公墓建设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为24位烈士牺牲时建立,当时,当地政府和部队为烈士们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并在峒河河边靠山脚的地方掩埋了烈士的遗体。第二期为1976年8月两县(市)人民政府正式建设,当时考虑烈士公墓地势低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不便永久保存,故将其整体搬迁到上方约50米处,即现在的319国道后坎。第三期为1986年8月1日两县(市)人民政府重建,扩大了群众瞻仰场地,并对烈士公墓进行了整体修饰,使之更加庄严肃穆。

1949年9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由常德挺进湘西,先后解放湘西十多个县城。泸溪县于9月21日解放,乾城县于11月5日解放。9月下旬,第47军、第46军136师、第38军114师奉命进入湘西剿匪。湘西解放后,为了尽快解放大西南,主力部队20余万人向大西南进军,只留下第47军较少部分作战人员驻扎湘西继续剿匪。故此,维护地方平安和协助建立地方人民政府的武装力量相对薄弱,当时的乾城县仅靠第47军的一个机炮营和一个步兵连合编组成“乾城县警卫大队”守卫,这让做垂死挣扎的大小股土匪有了可乘之机。

1949年11月16日,乾城县人民政府成立。为了庆祝解放,保障1950年春节物资供应,让湘西各族人民过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乾城县人民政府组织所里(今吉首)部分大商户赴常德采购大批食盐、红鱼、布匹及南杂物资,货物总量为24只大船总载量。

1950年1月7日,24只满载货物的大船自常德出发,途径沅陵县城时因上游滩陡浪高水急,故将货物改由48只小船运输,运至泸溪县城东门码头停歇时,船主听说峒河上游潭溪一带常有土匪拦路抢劫,不敢贸然行船,请求部队武装押运。

10日早晨,在第47军139师416团军直山炮营三连三排30名解放军战士的武装护卫下,满载货物的48只小船自泸溪沿峒河逆水而上,小船一只接着一只,前尾足有一里路长,浩浩荡荡。当船队行至泸溪县与乾城县交界处麻扎渔梁地段月亮滩时,遭到了早已埋伏在此的土匪武装的袭击。匪首徐汉章(国民党暂编第九师副师长)部下杨云飞(国民党暂编第九师三团副团长)纠集李祥云、李子斌、符正党、杨齐武、杨启清、向虎成、熊高宙、杨富基等10余股土匪在船队四周的山上向运输船队开枪射击。土匪采用前堵后截,中间开花的战术迫使船队无法前行。面对如此紧迫情况,副连长王贵学冒着敌人的弹雨向土匪高喊“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是为湘西人民送年货的,不要开枪!”土匪根本不听,火力反而更猛烈了。故此,他一边指挥船工撤离,一边指挥战士英勇还击。考虑到情况危急,他还指派3名战士千方百计冲破黄连溪大桥封锁线,去乾城请求支援。由于敌众我寡,激战约三小时,24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土匪得以靠近船队,抢劫得逞。

闻此噩耗,47军群情激愤,指派416团机炮营跟踪追击,于1950年3月歼灭了这伙劫匪,匪首杨云飞只身潜逃常德。8月7日,416团机炮营在常德德山河边将其抓获。9月8日,泸溪县人民政府将杨云飞公审处决。

麻扎渔梁战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湘西剿匪战役的惨烈和艰辛,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全体指战员在剿匪战斗中不怕牺牲,连续奋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湘西剿匪胜利的伟大功绩彪炳千秋!在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 2020-03-15 1 1 团结报 c47595.html 1 血染麻扎渔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