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03月20日

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迎接高铁航空时代

刘世树

当前,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种全新的形势和机遇,2021年湘西将全面迎来崭新的高铁航空时代。高铁航空时代是一个大交通时代、大合作时代、大红利时代,必将产生区域发展的时空观、边界观、区位观和资源观的重大变革。我认为必须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精准布局,在具体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加快做强做优生态文化旅游业,全面迎接高铁航空时代,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精准谋划,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准谋划旅游总体布局。在2019年10月14日州委全域旅游发展座谈会上,州委书记叶红专作了重要讲话,系统性阐述了湘西州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这应该是当前全州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要以此为统领,进一步出台操作性极强的行动计划,强力推进。二是精准构建推进机制。健全完善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建立文旅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假日旅游联席会议制度、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旅游统计制度等多元化协调机制,形成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精准谋划重大项目。重点围绕张吉怀高铁、黔张常铁路州内五个客运站和湘西机场精心包装一批当前急需、可以落地、容易推进、见效很快、能管长远的重大文旅项目,争取一批项目进入省、州“十四五”重大项目笼子。四是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全州文化旅游业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争当湘西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使之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远时期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五是精准做好资源开发管理。强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统筹管理,建立文化旅游项目前期论证会审机制,科学统筹全州旅游规划、开发、保护、管理,全面实现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一盘棋。

二、推进文旅融合,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是推动民族文化向旅游产品转化。发挥湘西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优势,把民族文化融入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业态培育。重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化利用,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二是推动历史文化向旅游产品转化。探索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新机制,坚持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加强古城古镇古村保护性修缮和原貌恢复,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景区和文化旅游村寨。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分批次推进全州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性开发和活化利用,让文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三是推动红色文化向旅游产品转化。加强红色旅游开发,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塔卧、万坪和龙山茨岩塘创建成有影响力的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将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景区打造成新时代红色旅游标杆。四是推动文化场所向旅游产品转化。加强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遗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宫、艺术馆、主题公园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增强面向群众和游客的综合服务能力。力争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全州文化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创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湘西模式,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狠抓核心带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一是打造四大核心景区。以凤凰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矮寨大桥四大核心景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彰显湘西文化底蕴、极具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景区景点提质扩容,力争2020年矮寨奇观景区实现我州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到2025年老司城、凤凰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州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总数突破20个。打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县市间壁垒,实行州级统筹、跨区域整合、一体化开发,逐步打造一批知名度高、承载量大、可以让游客长时间留下来的大景区。二是打造六大村寨集群。以1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保护整治300个特色村寨,加大高山峡谷、烽火苗疆、土司遗产、土家源流、酉水画廊、沅水民俗六大村寨集群开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湘西建设,创建一批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提升“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乡村游精品线路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打造三大文化旅游经济圈。加强三大重点经济区、四大核心景区、六大村落集群、两条乡村游精品线路之间的统筹协调和空间联动,打造湘西南部、湘西中部、湘西北部三大文化旅游圈。

四、加快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旅游接待能力

一是建设“三个千公里”快进慢游体系。加快建设千公里旅游公路、千公里生态旅游景观走廊、千公里旅游慢行系统,逐步形成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换乘便捷的快进慢游体系。二是建设高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村寨游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游步道、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高铁站为核心,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智慧旅游建设,建成湘西智慧旅游云平台和一批智慧景区,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三是建设高品质的住宿接待设施。加快星级饭店、高端民宿建设,实现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县市全覆盖,建成凤凰古城、乾州古城、芙蓉镇、里耶镇、边城镇、浦市镇、吕洞山镇、古阳镇栖凤湖、吉凤新区九大城镇民宿集聚区和十八洞村、惹巴拉、凤凰苗乡、司城村、小溪村(永顺)、克必村、坐龙峡村、红石林村、新寨坪村九大乡村民宿集聚点。

五、注重业态培育,扩大文化旅游消费

一是培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打造凤凰古城世界艺术小镇、茶峒世界边城风情园、老司城中国土司文化产业园、里耶中国秦汉文化产业园、湘西经开区中国湘西民俗文化传承园、酒鬼酒生态文化旅游园、芙蓉镇文化旅游创意园等文旅创意园区产品。二是培育特色旅游小镇产品。将文化旅游发展融入特色小镇建设,拓展文化旅游业发展空间,打造芙蓉镇、里耶镇、边城镇、浦市镇、洗车河镇、山江镇、塔卧镇、茨岩塘镇、吕洞山镇、默戎镇等文化旅游风情特色小镇产品。三是培育农旅融合产品。围绕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干线公路,加快传统村落、旅游村寨与农耕田园风光、特色农产品园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的有机结合,打造一批民俗文化村、农事体验村、水果采摘村、休闲度假村等乡村旅游新产品。四是培育工旅融合产品。加强农副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引导开发一批最具湘西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五是培育城旅融合产品。加快城区新城、高铁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中建好博物馆、非遗馆、艺术中心、主题公园、特色购物街区、演艺中心等,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产品和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加强凤凰古城、乾州古城-州府新城、芙蓉镇夜景建设,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景名片,打造夜景、演艺两大夜间文旅产品,激发城区的发展活力。六是培育新业态旅游产品。加快康养中心、研学基地、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地产等开发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自驾车房车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产品,积极创建一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研学旅游基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新业态旅游品牌。

六、创新宣传营销,着力唱响“神秘湘西”品牌

一是突出整体形象宣传。进一步打造“神秘湘西”文化旅游品牌,形成规范的旅游品牌体系。举办重点客源市场推介会,做好国内外宣传,全面展示湘西文化旅游整体形象。二是突出互联网宣传。发挥互联网对湘西文化旅游品牌宣传营销的促进作用,加大与短视频平台和知名旅游电商平台的合作,鼓励、引导游客和全州人民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自媒体等网络平台分享湘西美景、传播湘西美景,把湘西打造成热门旅游目的地。三是突出节事活动宣传。大力培育具有湘西文化特色和旅游吸引力的节庆活动,重点办好土家族舍巴节、苗族赶秋节、吉首鼓文化节、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及各类特色主题节庆、展会活动,定期举办国际马拉松、自行车等体育赛事活动,把节事活动打造成国内外聚焦湘西的重要平台。四是突出精品线路培育。进一步优化湘西州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培育,通过景区景点优化串联、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旅行社上线带客等方式,精心推出湘西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多日游及生态游、文化游、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提升神秘湘西品牌的市场吸附力和市场竞争力。

七、突出市场运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一是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通过控股县市国有文旅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参股等方式组建湘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逐步对州内核心景区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打造集文旅项目、旅游景区、实景演艺、旅游地产、文创产品等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形成全州“一盘棋”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强化集聚效应,培育一批“中小微”文旅企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通过购买、合作、租赁、入股、承包等方式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三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解决文旅项目落地难、推进难问题。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切实降低文旅项目融资成本。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

--> 2020-03-20 1 1 团结报 c47924.html 1 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迎接高铁航空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