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12月24日

小小“胎记”别大意 尽早干预是关键

本报记者 周楚怡 通讯员 彭 婷 罗 慧

不少婴儿出生后,皮肤表面会出现一些红色的小斑点或者小斑块,常被认为是“红痣”“胎记”。这些所谓的“胎记”可能会随着孩子生长发育,形状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加深。

注意!这样的“胎记”不简单,很可能是血管瘤。

2020年7月17日,患儿小雪(化名)因右颞部及下颌部发现有红色肿块,近一个月有逐渐长大的趋势,家属遂抱入州人民医院门诊诊治。经检查,肿块稍有隆起、皮温较正常皮肤温度高,医生确诊为“右部及下部血管瘤”。住院后经过相关检查,小雪无服药禁忌症,予药物治疗,服药期间血管瘤颜色逐渐变淡,便出院后继续服药治疗。目前,治疗效果明显,血管瘤颜色已淡化消失。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症状呈鲜红或樱桃红色丘疹或小结节。”州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主任谷跃奇介绍道。治疗血管瘤,一般包括有创治疗和无创治疗,有创治疗包括介入、手术等;无创治疗包括内服药、外敷药及激光治疗。

“治疗过程中注意鉴别动静脉畸形,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生长特点的血管瘤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尽早干预,可使血管瘤消退。”谷跃奇说。

2019年5月25日,刚出生16天的涛涛(化名)被父母带到州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门诊就诊,家长表示孩子刚出生时右胸及右腹就长有红色肿块,表面凹凸不平。经检查,门诊医生诊断为右胸壁及右腹壁血管瘤,并当即收治入院。考虑到涛涛年龄太小,手术风险太大等原因,而手术治疗一般建议1岁以上,遂进行药物治疗,干预血管瘤的生长。

经过近7个月的药物治疗,红色肿块消退不明显,且还有长大趋势。家属在家中护理时不慎将血管瘤弄破,伤口伴有渗血、渗液,为了避免创面持续渗血渗液导致失血性贫血及全身感染,需提前手术,谷跃奇建议立即入院手术治疗。

2020年1月6日,州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为涛涛进行了胸壁巨大血管肿瘤切除+植皮术,手术顺利,术后创面一期愈合。

目前,涛涛的恢复效果很好,家属正带着涛涛在门诊定期进行后续的疤痕修复治疗。

平时有许多家长认为血管瘤会不治自愈,或者误以为是红痣、胎记,因为疏忽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此,州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医生提醒,血管瘤要早期治疗,并由专业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尽快消除且较为美观的效果,治疗时机尽量愈早愈好。

--> 2020-12-24 1 1 团结报 c63292.html 1 小小“胎记”别大意 尽早干预是关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