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05月12日

故事里的前丰古村

▲前丰夫妻树。 曾祥辉 摄

◀田文龙墓碑文。梁厚能 摄

▼土王庙遗址石门。梁厚能 摄

梁厚能

三年前的冬天,我从媒体报道中获悉,家乡桂塘的前丰村被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惊奇。在我的家乡,还有如此村落,而我却知之甚少,实在惭愧。我想,能够评上国字号传统村落,其文化底蕴肯定深厚。于是,牛年大年初七早晨,我邀约同乡文友老红、国平,开始了前丰探访之行。

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到达了一个山垭口,房子上村卫生室的牌子告诉我们,前丰村到了。

前丰,距离龙山县桂塘镇政府约十公里,坐落在国家级地质公园乌龙山大峡谷东侧的山顶上,位于桂塘最高峰蒲松大的山麓,是典型的高山台地,喀斯特地貌,境内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青山叠翠,溶洞天坑众多,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前丰,从字面看村名不古,使我很难与传统村落联系在一起。经一番打听,方知村名还有些来历。

很多年以前,这里是永顺土司的属地。传说,明崇祯年间,土司王为了发展所属地区经济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组织人马在这里采矿炼铁,打造农具和兵器。然后把制成品运到山下的铁床河装船,经酉水河运往湘西各地。为保护采矿和制造兵器的安全,便在村口设立岗哨,驻兵守卫,称之为“前锋”。于是,就有了前锋这个地名,后被改为前丰,取在前进中取得丰收之意。

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很高,因为这里铁矿石丰富,现在这里仍留有铁厂的地名、炼铁遗址和二十二个开采过的铁矿石洞。

村卫生室所在地,叫马壁店。这里是一个三岔路口,经此地往西可以通往湖北的百福司、漫水,往南可达四川的大溪口、可大湖、龙潭,往东可去龙山县的召市、老兴、贾坝等地,自古为交通咽喉。过去为崎岖的山路,来往行人均会在这里歇息,于是有人看准商机,在这里开了一爿供路人吃住的小店。现在,向楚亮医生将村卫生室和超市设在这里,无疑也是因为地理位置好的缘故。

前丰,因为历史悠久,留下很多历史传说故事和文化遗迹。

在村里的一座小山堡上,我们发现一座土王庙遗址。据村里老辈人口口相传,当年的土王庙,雄伟壮观,庙里供奉土家族先人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的三尊塑像,逢年过节,附近土家后裔云集于此,开展祭祀活动,香火非常旺盛。现仅存石头垒成的院墙、石门洞和一块纪事碑。

经查阅文献得知,土王庙,又称“摆手堂”或“土王祠”。为土家族纪念祖先的宗教圣地。《永顺县志》卷八记载:“土王祠,阖县皆有,以祭历代土司,俗称土王庙,每岁正旦后、元宵前,土司后裔或土民后裔鸣锣击鼓,舞蹈长歌,名曰摆手。”唐五代后,由于彭氏土司在湘西北统治时间较长,人们便对土司产生信仰和崇拜,各地为其建立神堂庙宇。相传土王至高无上,文武百官在庙前经过必须下马,新娘必须下轿。每年正月,由“梯玛”主持民众在庙前杀猪椎牛,以祭土王,同时举行盛大摆手歌舞活动。祭祀时间各地有所不同,有的正月举行,俗称“正月堂”。有的在二月或三月举行,称作“二月堂”或“三月堂”。村民传说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立于庙入口处的石碑为立式,长方体,无碑帽,青岩凿制,入地部分与碑座套合,通高一米有余,宽约半米,厚约二十厘米。碑额为“万福攸同”四个楷书大字。碑文字迹仍很清晰,为清秀的阴刻楷书,二十二行,三百七十二字。

我们通过释读碑文得知,此庙建于咸丰二年(1852)腊月初一,由田有泮书丹,距今169年历史。由当地田、向两姓人捐建,以田姓为主。碑文说,建庙是为了不忘土司功德,同时,仰其神威驱除当地豺狼虎豹之患。文字还提及了溪州之战、会溪坪立铜柱、永顺十八代土司彭肇槐主动向雍正皇帝献土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还涉及土家先民对祖先“禳灾祈福”、“保境安民”寄托的精神追求。

在前丰村里广泛流传着田文龙将军的故事。嘉庆六年,爆发全国性的白莲教起义,湖北来凤县城被破,龙山县城告急。在这危急时刻,前丰池格峒的田文龙,带领乡勇数千人出征,在来凤旗鼓寨与白莲义军教展开激战。大获全胜,白莲教首领胡正中阵亡,龙山、来凤两县城解围。田文龙因忠君卫国有功,上报朝廷,嘉庆皇帝赏军功顶戴,封为将军。

向楚亮医生说,田文龙将军的事迹在其墓碑上有记载。为弄清原委,我们来到位于老寨的将军坟。我发现墓冢很普通,不像将军级别。墓碑共有三块,碑文依稀可辨。碑文除介绍墓主生平、为人外,有关抗击白莲教事迹有如下记载:

“嘉庆元年,湖北白匪猖獗,公以纠集乡勇悍御匪徒,为国勤劳,不遑暇食者,经年累月,乃龙城得以保固。龙城民获以无恙者。公之忠君卫国上达于朝廷故督部堂,庆赐以军功顶戴。”

从碑文文字可知,前丰确有田文龙其人,曾带领乡勇抗击过白莲教,因军功被朝廷赏赐军功顶戴,但没有说赐几品顶戴和封将军,也就是说朝廷只赐官帽,未授将军衔职。

后又查嘉庆版《龙山县志》,关于田文龙词条,有二十三字记载:

“团集乡勇在他砂坝(注:现召市镇一带)地方杀贼,永顺协庆赏军功外委顶戴。”

从县志记载可知,田文龙只是一个低级小官,而且还是员额之外的,不是嘉庆皇帝赏赐,也没有获封将军头衔。至于村中人关于田文龙将军的传说,我认为是,有人不明就里或人为拔高的缘故。

为进一步了解田文龙的情况,我们来到村民所说的将军屋场,即池格洞田文龙的故居遗址。这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四周古木参天,风景宜人。据寨里九十多岁的田万金老人介绍,田文龙共娶五房妻室,裔孙众多。他也是田文龙的后人,是一位退役老军人。

田文龙故居遗址,原来的房子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几栋房子都是砖房。老屋基的保坎全部为料岩砌成,朝门遗址的梯步很规整,表面已被踏磨得很光滑。从这些遗存可以想象出“将军府第”当年的辉煌。

无独有偶,在前丰村里,我们听说一个“包谷状元”的故事,竟也与皇帝有关。传说前丰铁厂向开洪之子向世葵,是一个勤劳聪明的土家后生。咸丰五年(1855年),他雇请两名长工,在村里一个叫青山堡的地方起早贪黑,开荒拓土八十余亩,种植一种叫马齿白的包谷(玉米),通过合理密植,精心培管,克服重重困难,大获丰收, 当年收获包谷籽三万多斤,成为全县第一包谷种植大户。在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收获这么多,实属不易,于是引起了轰动。地方政府通过逐级上报,消息传到了北京城,咸丰皇帝闻讯,龙颜大悦,特钦批向世葵为“包谷状元”,并赐予“包谷顶子”。从此,包谷状元的故事便在湘鄂渝边区一带传开。这个故事,被写进了前丰铁厂向氏家谱。故事听起来有些离谱,但很励志。我查阅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编纂的《龙山县志》,却均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故事的真实性虽然没有得到印证,但这个故事体现了土家先民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勤劳的赞美,它带来的正能量,一直激励着前丰土家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从而走上勤劳致富的康庄道路。

在前丰的池格洞村落,我们发现了一对神奇的黄连木古树。两株并立的古树生长在寨旁一块巨大岩石上,村民说,古树岩板下有一个大溶洞。洞里有一对栩栩如生的岩狮子,故该洞被村民称为狮子洞(土家语即池格洞)。树根连着溶洞中两条并生的钟乳石,这样当地村民将古树称之为“岩连树”。这古树根部相连,如一胞所生,却分雄雌。东边的雄树高大巍峨,西边的雌树低矮多姿。雄树不结果实,雌树结果实。两古树的枝丫相互拥抱在一起。两树冠枝丫交错,组成一个冠幅达七百多平方米的巨伞。

两株古树恰似一对如胶似漆、亲密无间的恋人,故被当地村民称之为“夫妻树”或“情人树”。

关于夫妻树,村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彭姓穷苦人家的后生,给田姓大财主做长工。由于长得高大英俊,又勤劳肯干,被东家的千金小姐看上,于是俩人悄悄相爱了。因门不当户不对,遭到了财主的强烈反对。一怒之下,财主将后生驱出家门。就是如此,也没有阻止两人真心相爱。他们经常在寨旁那块大石板上幽会,唱情歌,互诉衷肠。一天夜里,不知何因,天气突然变化,气温剧降,两人不愿离开,紧紧相拥取暖,最后变成了冰人。

几年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岩板的缝隙里长出了两株连根的小树苗。几百年过去了,小树苗以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了两株紧紧相拥的参天大树。

这对古树也被人们认为是那对至死不渝恋人的化身。多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顶礼膜拜,络绎不绝、四面八方的夫妻、恋人牵手到这里,面对夫妻树许下相伴终身、白头到老之愿。

令人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雄树干部被蚂蚁蛀空。在几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之夜,遭雷击倒了。我们只看见那棵有些孤单憔悴的雌树,而倒地的雄树枝丫向雌树伸着。

前丰,作为一个传统村落,目前村里还有保护较好的特色民居30栋,百年以上土家木屋5栋,老房屋的建筑风格为土家族排扇屋和吊脚楼,木构建筑,小青瓦盖顶,大多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镶嵌在青山翠绿中,与地理环境相融合,古朴而美丽。

我们在村内的小山头,还发现三处民国时期村民躲避土匪的寨堡遗址,依稀可见过去石头砌成的房子和防御工事。

给我们当向导的村医向楚亮老先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前丰人。年过古稀的他,仍精神矍铄。他是一乡土文化爱好者,平时利用走寨串户给村民看病打针的机会,搜集挖掘散落在民间的乡村故事,回家后精心整理,形成乡土文章。

前些年,向楚亮医生牵头编纂了前丰《铁厂向氏族谱》。通过其族谱,我们了解到铁厂向氏始祖向进吾,原籍为湖南沅陵县清水坪乡,清雍正十三年(1733年)始迁入火岩苦达岭定居。后来他被征集到前丰铁厂炼铁,见这里山清水秀、矿藏丰富,交通便利,上承天路,下接地气,是一处“金盆取鱼”之风水宝地,于是在此定居下来,娶田氏为妻,现已繁衍子孙十四代。

前丰古村,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村里的传说故事,精彩而动人,值得人们去慢慢品读。

--> 2021-05-12 1 1 团结报 c70225.html 1 故事里的前丰古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