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11月02日

我们应该怎样当老师做学生

—— 《侍坐章》阅读札记

彭介勇

《侍坐章》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独立成篇时后人拟题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省称《侍坐章》)。它是《论语》中公认篇幅最长、文学性最强的孔子语录。已入选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可见其对后世的持续影响力。而对这一文本,除了学习文言知识和感知文学属性外,我们还可以把它当作教与学的范例来阅读,从中学到怎样当老师、做学生的一些道理。

孔子是中国的教育祖师爷和教育家。他的教学理论与原则主要集中在具有强烈实践精神的《论语》里。《侍坐章》里的孔子坚守着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孔子的第一句话就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孔子比自己的学生一般都大上十几、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几岁,说话完全可以从心所欲。然而,孔子谈话伊始即打破师生之间年龄、阅历等界限,消除学生心理上的距离感和拘束感。因为在孔子看来,课堂应该是交流的互动的,而交流的互动的前提当然是平等,没有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多少都带着些勉强和不自然。学生如果只是畏畏缩缩,顾虑重重,又怎么敢轻易地袒露自己的心迹呢?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深刻地懂得其中的道理,他需要营造宽松的和谐的平等的交流互动环境与氛围。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甚至弹琴鼓瑟也不至于担心受到任何批评。初读《侍坐章》,我们对孔子在听取其他学生谈志向时曾皙同学却鼓瑟的行为很不理解,细读之后才知晓这就是孔子的课堂和课堂教学。也许孔子的课堂还不是严格的现代意义上的课堂,不过,孔子平等的教学行为的确让学生轻松自在,畅所欲言,自由生长。

光有平等就够么?当然是不够的。孔夫子的个性化引导的教学原则恐怕是最杰出而引人入胜的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既是孔子的教学思想又是教学方法,而落实落地的关键在于对学生个性的透彻了解和全面尊重。孔子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若是有人认为这句话是针对全体侍坐的学生说的,我并不完全同意。我认为,孔子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子路而实施的激将策略。师生对话需要一个破冰的人,这个人当然非子路莫属了。子路个性勇敢而率性,激将法最易奏效,孔夫子话里渗透着为子路量身定做的激将味道。果然,“子路率尔而对……”而其他的学生呢?个性相对沉稳持重,激将不行,孔夫子只好一一点名:“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孔子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个性化的引导还表现在对学生志向的评价上。整合《侍坐章》信息,孔子对学生的“各言尔志”采取了及时性和延时性两种点评模式。对子路和曾皙是及时性的,对冉有和公西华则是延时性的,而其中最有意味的是对子路的评价。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没有语言只有一个表情:“哂之。”子路谈志向确实有些“夸大其词”,然而这是由子路的个性决定的,没有什么不可理解和接纳,事实上子路终究因“礼”而死、为“礼”而死,是一个勇敢的“礼”的殉道者。想想子路的人生结局,看看孔子的点评策略,我们不得不承认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微和人格力量的伟大。其实,对学生的教育有时候只需要一个表情,所谓“响鼓不用重槌敲”,道理就在这里。

我不知道《侍坐章》里的孔子是否与现代教育家一样思考过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类的问题,但是我想,孔子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既然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上就要学生说,引导学生说,放开学生说。《侍坐章》里的孔子静静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少插话语,少发议论,甚至到了侍坐结束,孔夫子也想“不置可否”,“一走了之”。这样的孔子是值得尊敬的。作为后世教育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太多的启迪和教益。有时候我也想,教材编写者把《侍坐章》选进教材是不是也有引导教师学习孔子教育教学思想的意思。不过,这并不妨碍教师从这样的角度阅读和思考文本,向孔夫子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简单地说,我们也可以而且应该这样当老师!

阅读《侍坐章》,教师可以领悟到教的道理,那么学生呢?据我看来,学生也可以体悟到做学生的道理。一是学生要敢于亮明志向。志向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等学生之所以后来卓有建树,较完美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立志和亮志不得不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二是学生要倾听同学的说,更要领会教师提纲挈领的评,并据此修正自己的说话方向和价值判断。《侍坐章》没有写到冉有和公西华是否受到了孔子对子路“哂之”表情的暗示,但他们此后谈志向就一个比一个表现得具体而谦逊,倒是不争的事实。倘若我们一定要说孔子的“哂之”表情影响到了后说者的表达,也应该是站得住脚的。三是学生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和转换角度的巧问。学问学问,关键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曾皙就是问的最好表率。曾皙知道孔子尊重学生,不会随意地对学生作出当面的褒贬,况且,只要志向不是反人类反社会的,“亦何伤乎?”而作为学生的曾皙内心其实迫切地需要了解孔子的基本态度和高屋建瓴的评价。曾皙是好学而睿智的,侍坐结束时他有意落在后面,为自己的求教留足私人化的空间和时间,让孔夫子几乎找不到不回答的理由。事实证明,孔夫子一开始也想轻描淡写地搪塞过去:“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似乎不想谈或者觉得不必要谈。但是,好学的人总会有办法的。曾皙的再次提问就具体地划定了一个问题切入口:“夫子何哂由也?”既触动了孔子的内心隐秘,又把孔子逼到了绕不过去的墙角,孔夫子的话匣子就不得不打开了。孔夫子的答问(点评),从内容上看,把子路的志向及其表达与其他同学一一对比,到点到面,见人见事,见褒见贬;从形式上看,孔子一连串使用了五个反问句,一气呵成,语气强烈。我相信,曾皙同学一定能在孔子的点评里实现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心灵境界的升华。

阅读《侍坐章》,教师可以感知教育家孔子“诲人不倦”的情操和怎样教,学生可以体验孔子弟子“学而不厌”的品格和怎样学,如入宝山,各取所需,必不空回。而若以多元化视角整本阅读《论语》,收获的体验和顿悟则必将照亮人生的夜空。

--> 2021-11-02 —— 《侍坐章》阅读札记 1 1 团结报 c79031.html 1 我们应该怎样当老师做学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