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1月19日

麻溪“四古”与我的乡悠

李华才

麻溪,村名,属于泸溪县白羊溪乡的一个行政村,沿319国道独特奇观能滩吊桥至兴隆场公路7公里,或从319国道甘溪桥电站走省道二级路7公里到达。

初冬的一个暖阳天,我应邀陪同兄弟姐妹一行10余人,来到阔别62年,地处林海中的老家——麻溪,悼念94岁高龄的叔娘仙逝。遵当地习俗,在灵堂前烧高香,焚纸钱,行叩首礼,说一些寒暄的话。

礼毕,热情的乡亲们拉着我们一行围坐在一大盆熊熊燃起的竹制机子炭火旁,聊起了叔娘生前善行、美德种种,聊起了乡亲们甩掉贫穷帽子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聊起了在我们那样既没有大江大河,又没有任何矿产和成片平地资源的穷山村,乡村怎么振兴等等。更为乡亲们津津乐道的是聊麻溪“四古”,即:古寨、古树、古藤、古驿道。

古寨490年,500年以上的古树群落繁茂地生长在寨子中间,古树上缠绕着胸径2.4尺围的古藤,古寨、古树、古藤的脚下是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村寨不远处就是千年古驿道。面对眼前的古老景观,虽然没有元代诗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昏鸦”,却是一幅活脱脱地古藤、老树、山鸟,小桥、流水、人家,更没有“断肠人,在天涯”,有的是麻溪人,幸福家。 看到乡亲们幸福、安康的容颜,不妨将麻溪“四古”称之为麻溪的“吉祥四宝”吧。

古寨。明朝嘉靖初年,我的先祖李金,原本居住在县城十字街繁华路段做商业贸易,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加之家族人口增加,生活难以为继,先祖李金只好带着4个儿子,从县城出发,沿着古驿道,寻求他们能赖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之地。几经辗转于嘉靖九年(公元1531年)来到当时处于原始森林中的大山里,因所牵来的耕牛蹿进了深邃的葛藤篷里就是不肯出来,祖公无赖地叹息:“不肯动了,算了!莫去!”于是,搭茅草棚住下。因泸溪、辰溪的沅江一带“莫”与“麻”口音相同,“溪”与“去”谐音 ,耕牛所进的葛藤篷笼罩在一条小溪上,于是就有了村名——麻溪。这一住就是490年,薪火相传至今第22代。这里现存的房屋地基非常的特别,村寨以古树群落为中心布局,沿着一条小溪左边3个岭2个弯向山上伸展,家家户户都用十分规整的方形紫色砂岩(本地人叫红岩)在屋前屋后砌筑保坎,坎高一两米,或五六米,或十几米不等,顺着山势排成7道高等线。八九十户人家,包括猪栏、牛圈、粮仓、磨房,300多栋建筑依山势地形环绕。有的人家在正屋前面修建吊脚楼,有的在吊脚楼后面修建四方天井屋,两三百道红岩保坎,甚为山村之大观也。当时,乡亲们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油桐和油茶,常年成群结队的中青年男子挑着桐油或茶油,送到60多华里外的千年古镇浦市和50多华里外的县城商行,源源不断的挑着油去,担着银元回家,经年累月的积攒,家家户户铜钱生锈,银元半仓。我的老屋就住在古树群落的后坎,3道10来米高整齐划一的红岩保坎砌出了两大屋场,前是吊脚楼,后是四方大天井,吊脚楼里设茶馆、酒室、棋牌室、商店,四方大天井为居住生活区。当时的麻溪成了远近闻名“富得流油”的天堂。令人扼腕叹息地是“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村运、家运、人运与国运同在。到了清朝晚期,一场惨烈的大火,将位于村寨中央的老屋烧了个精光,周边数十户家财被连续三天大火化为乌有。家家户户堆积的银元在高温的烧烤下,全部化成了银水,顺着红岩保坎,嘶嘶地往下流淌,“火烧三天,流银三日”,“银河落九天”地惨状不堪入目,昔日富庶的村寨就此败落。进入民国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乡亲们陆陆续续将村寨基本恢复,但一概没有了昔日的吊脚楼。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一条老省道,一条二级旅游省道,一条标准化粮田生产硬化路相继开通,麻溪的乡亲们大多数从老寨搬去公路沿线,大批读书人参加了工作,一批外出打工或自主创业成功者都在城里买房定居。古寨现存的房屋也就10几栋了。由于政府与村里管理到位,村寨的巷子、弄里路面硬化,干干净净,村容整洁,空出的老屋场全部垦复成了耕地或栽上了树木。站在村口往古村望去,虽然人搬空了,仍没有丝毫败落与苍凉之感,倒显得几份沧桑与幽静,可谓古风、古韵犹存。

古树。繁茂地生长在村寨中间的古树共13株,其中:500年以上树龄的有楠木树5株和青㭎树2株,据林业专家现场考证,楠木树名叫利川瑞楠,属于湘西罕见,青㭎树名叫赤皮青㭎,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树种。还有6株树龄较小的楠木树应是古树的玄孙吧,它们祖孙紧挨着成一条线型排列。村寨的四周零星分布着古楠木树、枫香树、稠木树等等,古树群落对面是大片不计其数的上百年、几十年、几年树龄的青㭎树、枫香树、稠木树等常绿阔叶林。据乡亲们说,环绕村寨周边500余亩风景林,是大家花30斤本地黄牛肉聚餐议定封起来的禁山,如果有人拿刀进山砍柴,就得赔30斤黄牛肉,几十年过去了,淳朴的民风与30斤黄牛肉保住了远古与今生的“世外桃源”。湘西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覃荣湘先生为此赋诗《七律·麻溪楠木》以赞:麻溪楠木树参天,不畏霜风雪冷寒。立壁千年追梦远,盘根百世爱心宽。人家富贵勤灯下,庙鼓诗书起笔端。锦绣乡村何处是,九州春到万民欢。

古藤。藤龄100年以上,茎秆胸围2尺4寸,当地名字叫“绵藤”,因为花色为紫色,故称之为“紫藤”,是四处难寻的珍品,犹以茂盛地生长在古村中央,世所罕见。紫藤的根粗两米多围,约三分之一裸露在地面上并盘绕成三个大圆圈。突然,古藤的茎秆犹如巨龙冲天,直上10多米高古楠木树的粗枝上,藤蔓细叶与古楠木树枝叶相生相伴。每当花季,古藤垂挂那一串串紫花,伴生着浅色的藤叶,交织着古楠木树一簇簇白色的花瓣与油亮的绿叶,荫蔽了大片土地,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影婆娑,如梦如幻,古寨馨香四溢,美不胜收。现年81岁高龄的诗人白岩先生实地观赏此美景不禁留七律一首《咏麻溪楠木坎古紫藤》:茎似虬龙未计年,攀楠直上吻蓝天。枝蘩叶茂藏灵气,护佑村英世代传。

古驿道。古村外约1华里就是古驿道,与今年正式通车的省道二级公路平衡延伸。据《泸溪县志》记载,泸溪建县始于隋末梁萧铣鸣凤三年(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县治迁往现在的洗溪镇,公元1139年,县署回移至现在的泸溪老县城。麻溪与洗溪相距12公里,距泸溪老县城25公里。这条古驿道在麻溪村内约5公里,上世纪70年代初,能滩吊桥至小章乡、兴隆场镇、永兴场乡还未通公路时,这里仍然是泸溪县城去小章、兴隆场、永兴场、凤凰、麻阳走旱道的捷径。古时官员乡间巡视、公文传递、商贾往来在那红岩铺就的石阶路上留下深深地马蹄印清晰可见,沿途茫茫林海、山势地理、潺潺流水,“犬吠巷弄里,鸡鸣桑树颠”风景依旧。时之今日,走洗溪镇进山,原生态森林游的客人络绎不绝,漫步千年古道,时空穿越的感受风情别致,意味悠长。

也许是麻溪“四古”的护佑吧,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这百十来户的风水宝地上走出了各行各业的国家工作人员200余人,特别引以为傲的是上世纪90年代,泸溪全县19个乡镇中心完小同期19位校长中,就有3位是麻溪人,全县4所独立高中学校同期4位校长中就有1位是麻溪人,现在泸溪县城(含老县城)所有9所学校,各校都有麻溪教师,像这种“校长村”、“老师村”,世所罕见,值得敬仰。

造访了阔别的“吉祥四宝”,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地说:逝去的青春又回来了!激动之余,感谢老家的乡亲们为世人珍藏了一处现实版的“世外桃源”;感激麻溪在外工作、打工、创业有为的乡亲们踊跃为家乡振兴出资献智;感恩林业部门为麻溪古树群落挂牌保护和申报国家《古树名木公园》。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各项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下,汇聚起社会多方力量,一定会将麻溪打造成森林旅游热门打卡地,古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诚然,这,就是我的乡悠!

--> 2022-01-19 1 1 团结报 c84153.html 1 麻溪“四古”与我的乡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