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9月02日

至刚至柔古堡寨

○胡灵芝

岩门古堡的墙堡,是一部立体的兵书。

风往远古吹去,兵书里隐藏的是血性低啸。

读它的人,有健壮的兵,墙下,荷铁枪而眺望,把明月对视成一滴滚烫的泪。有长寿的老汉,眼睛里倒映着岁月的影像。有衣着艳丽的土家族姑娘,脸上写满了惊艳,如云彩般生动。

哦,她的惊艳,清亮,虔诚,仿佛檐角的一米阳光。

抚一抚砖墙吧,让我们触摸到岩门的荣光。

岩门,良田沃土,小桥流水,在浦市的身后宁静澹然。

在这里,明朝镇压苗民的军队曾一路盔甲如水,走向大西南。那时,应是洪武年间。“洪武”便是彰显武事之威,颇有豪杰之气。面对大西南的动荡之局,朝廷在苗区设镇、所、寨、营、哨等军事据点,以抑苗民。

岩门,地处大西南交通要道之上。后有东北可达辰溪、浦市,西南连通凤凰、麻阳的古驿道,前有这条奔向沅江的倒“几”字形溪河,可谓是一处关隘。

于是,岩门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村庄变身为堡垒。

古堡以红砂岩为墙基,呈椭圆状拔地而起。墙基上设有军事哨卡、枪眼炮洞和观望孔等军事防御系统。

网状狭窄的巷道,高森的山墙,密集的枪眼,多重的门道,无论是单体和整体都显示出互应和封闭的气息,整体设计和民宅的建筑风格无不是以适应战事为特点。

舞刀弄枪的人,一波波涌来,又一波波离去。

金戈铁马,猎猎作响。岩门古堡,巍然屹立。

岩门,既铮铮铁骨,又柔情似水。

洪武元年,康家先祖从江西万安一路迁徙,择岩门这群山环绕、众水汇集之地而居。

岩门的册页在清乾隆年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康志仁在县衙为官,清正廉洁,深为群众爱戴。后来,其母双目失明,康志仁遂辞官回岩门精心照顾母亲。母亲年老思念亲人,总想过河回娘家看看。康志仁便用大石块建起跳岩方便出行,可又怕跳着走颠簸到母亲,于是,无论寒暑都背着母亲涉水过河。二弟康志义亦在外为官,受大哥影响,回乡出资修建木桥一座,三弟康志信亦出资为村民修建了码头。

“言百善,孝为先,昔先祖,康志仁,闻母疾,辞官回,古稀年,路蹒跚,母过溪,子背起,子孙孝,美名扬。”慈孝的歌谣在岩门传唱百年,精忠纯孝的家风在岩门代代绵延。

康家大院的正厅上,一块“寿考维祺”牌匾苍劲有力。道光年间,当地的官员给康家八十岁老人祝寿的寿礼,既是对老人寿诞的祝福,更是对康家孝道家风的褒奖。

康家先祖定下每年在岩门演一出辰河高腔《目连救母》的,感怀白帝天王三兄弟千里探母的神话传说,以艺术的形式让子孙后代重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孝悌传家家规。

日常生活中的耳提面命,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孝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后代的血脉中。如今,古堡寨青年结婚时仍举行传统婚礼,行“合卺礼”喻示夫妻和谐,行“孝亲奉茶礼”表示遵老孝亲美德代代相传。

岩门古堡迎来了时代的光亮。过去镇压苗民起义的屯兵固守之地已化身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古堡文化”典型代表、长寿村……

“岩门留胜迹厚重人文书一部,古堡沐春晖神奇山水画十帧。”来过岩门,你的一颗心,亦至刚至柔,至纯至孝。

--> 2022-09-02 1 1 团结报 c96595.html 1 至刚至柔古堡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