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每周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7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少数民族地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思考

                                      向加茂

  一、地方传统民族文化的优势和现状

  

  古丈县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据可靠文史记载,仅古丈的种茶历史就有两千多年之悠久。古丈县的苗族鼓舞更是具备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早在1955年就由当地苗族女鼓手龙采莲为代表,参加了在波兰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近年来古丈民间苗鼓表演队先后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地方的多种戏曲和山歌唱腔也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如傩言腔山歌等等。古丈还是歌唱家何纪光和宋祖英的故乡,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茶歌、茶俗、土家语、苗族鼓舞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让古丈传统特色文化活力焕发,彰显本土文化魅力。     

  但与发达地区比较,地方文化处境不容乐观,文化建设工作成效还不明显,地方对本土文化发展图存的意识淡薄,认识不明朗。许多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大型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几乎淡出人们的生活,少数活动举办,也因主办方的意图增添删改,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认识,实际工作中,只讲经济“硬指标”,以经济价值来衡量文化的标准,造成文化建设的缺失等等。县、乡文化部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除了工作经费,相应的保护经费,基本上没有。至今,相当一部分文化项目一片空白。没有长效规划机制,品牌意识不明显。开发和保护工作,没有群策群力,某种程度上,全因一时一事的某些需要而定。受制重重,难有作为。各方认为,地方经济困难,文化末尾置放。无论苗族和土家族地方民族文化如何独具特色,由于人口基数又少,再有特色,也成不了文化的主流,这是对地方民族文化认识上的一个主要误区。

  

  二、文化惠民工程和民族地方文化建设的一致性 

  

  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落实,重点还是在基层党委政府。基层党委政府要做好文化惠民工作,使文化惠民不腐蚀民,文化得民而不背离民,就要解放思想,转变意识,立足当地放眼四海,领会文化的含义和运行规律,吃透文化的内在本质和表现方式,本着“科学发展、和谐共建”的原则,着力服务百姓、丰富生活、提供精神食粮、促进经济发展。

  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核心资源,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实践经验证明,在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中,对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愈来愈凸显出独特的价值。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整体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助推器。在此意义上而言,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基本宗旨在于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方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应该成为全面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具体实践中可行的宝贵经验。        

  充分发挥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体推进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统一性,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要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把握。要认识到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既是地方民族地区也是我省的最重要文化资源,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促成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不可或缺一大助推器。

  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可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和文化支撑。如古丈毛尖是中国驰名商标,至今绿茶产量占湖南绿茶产量的一半,“茶源始三湘,茶祖在湖南”这就是一笔极具文化底蕴的资源。何继光的《挑担茶叶上北京》、宋祖英的《古丈茶歌》就是这种地方民族文化底蕴基础上成就的艺术精品。古丈茶文化历史渊源久远有文物实体佐证,上世纪80年代在其境内挖掘的白河湾战国古墓群 92座,文物藏品上万件,而其中珍贵文物就高达数百余件。同时还出土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饮茶器具。这些历史文化(文物)资源,对维系历史、延续文明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更犹如一张张“历史文化名片”和一个个“文化使者”,在提升区域品位、打造区域品牌和塑造区域形象等方面起到了至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直接拉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民族文化教育、体验旅游和特色旅游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综合利用民俗、民间文艺、旅游商品等发展人文旅游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在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关于民族地方文化惠民工程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吸引文化招商项目。无数经验已经证明,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对地方旅游业的拉动,使得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成了一种潜在的区域影响力,吸引许多重大项目落地开花结果。这种经验应该成为我们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的思路和借鉴。        

  第二、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是最能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资源。在地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必须依托倚重这一资源优势,不能偏离。比如在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推进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融入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元素,把地方民族文化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是文化强省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文化创意和文化资源实现“联姻”,以文化创意为先导,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大项目为载体,以经典品牌为特色,就能走出一条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之路,从而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天地。        

  第三、探索建立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投入机制。借助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开发地方民族文化的资金来源是单一的,也是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投入上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势在必行,要让地方民族文化形成产业化,市场路子才是唯一的出路。而就我州和县的现状而言,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非常有限。地方配套政策不完备、鼓励措施有待完善。所以积极出台相应的投资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方可极大地促进了这一项工作的全面推进。一方面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另一方面要激发社会投资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地方民族文化事业,建立“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基金”,支持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地方民族文化保护开发,进一步完善落实社会力量捐赠和遗产保护开发赞助的政策措施,不断拓宽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渠道。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团结网 Copyright 2008 Tjwa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每周论坛
   第04版:时事
少数民族地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思考
创新医调工作 维护医患权益
新形势下全面改善干群关系的思考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四风”整治的排头兵
打造服务型党组织需要解决好五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