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读书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26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福楼笔谭(十八)

  白 果

  88

  湘西籍作家田耳,看似憨傻,却异常通达,亦不乏真诚。

  田耳本名田永,1976年出生于凤凰县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田耳就倾慕译制片《鸟鸣山下》里为了体验生活而打扮成保姆的作家,认为“作家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有点像特务,侵入别人生活,又能全身隐退。”

  如今,田耳已经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广西大学住校作家和江苏省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他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鹞鹰,羽翼渐丰,从武陵大山深处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1999年,田耳的处女作《胡子》发表于《花溪》。2000年,他的小说《仪式》发表于《创作》。这些作品均未引起社会的关注。2005年,《芙蓉》杂志推出“新湘军五少将”小说联展,田耳名列其中,第二期刊发《独舞的男孩》,之后发表了《姓田的树们》和《围猎》。田耳开始崭露头角,渐渐为人所知。2005年第三期《收获》杂志推出田耳的《衣钵》。作为成名作,《衣钵》在田耳的初期创作中,显得异常突出,优秀小说家的天赋异禀悉数呈现。整个小说的叙事节制舒缓,安详宁静,弥漫着宗教氛围和诗性光芒,极具张力。   

  2005年年底,田耳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一个与侦破有关的短篇小说《重叠影像》,编辑认为他写得与众不同,就鼓励他再写一个试试。于是,“各色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在老警察的尽职尽责中一一展现,理想的持守在心灵的寂寞中散发着人性的温情”的《一个人张灯结彩》诞生了。

  2007年10月25日,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北京揭晓,田耳凭借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获得殊荣。这位曾经在炎炎夏日卖空调,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卖文为生的湘西男子,最终成为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成为湖南首位以原创作品获得该奖的作家。

  初执牛耳,田耳“野心”更大了,他继续向很难掌控的长篇小说发起进攻。2011年,田耳花了400多块钱,买了一副天文望远镜,架在自家三层楼的房顶,将目光投向无极的天空。浩浩繁星之下,凤凰这座南方古城的轮廓和细节也同时收入眼底。2014年,田耳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天体悬浮》,小说里出现了一个在山顶夜观星空,把爱情和事业跟星空联系起来的主人公符启明。

  我用36元钱,换到田耳这部用蓝色星空下小船划过湖面作为封面的长篇小说不久,《天体悬浮》就获得了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田耳觉得,好的小说,应该是多面、暧昧、指向模糊,中心意义流转不定,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入,总有一种奇怪的力量或者情绪拽着他往下走,欲罢不能。当然,出其不意的情节和优美妥帖的语言是最低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小说得以天马行空,无往而不至。当我一口气读完《天体悬浮》,正好印证了田耳的以上论述。同时,也对他的下一部作品默默地期待。

  早些年,我在《神地》读到田耳的《田耳话田耳》时,就对这位七零后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田耳在这篇创作谈中,历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并总结了五点心得体会:

  一是兴趣的问题。他认为,要把写作坚持下去,必须是骨子里喜欢这东西,且乐在其中,而不是乐在其果。

  二是定位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得找准,就像挑担,能挑一百斤,却非要去挑两百斤,肯定活受罪。

  三是主次问题。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分清主次。从这一点说,搞文学的人得要有一点愚性,一点鲁钝,这才集中得了精力。

  四是发表问题。写作最初有一个难于发表的阶段,甚至,这种状态将长期得不到改变。遇到这样的事,有人就老是抱怨,是没有找到关系,或者怀疑编辑根本没有拆开自己的信件。其实现在刊物不少,编辑都想选用好稿,以上选刊来扩大发行量。真正的好稿,不可能弃之不用。所以,尽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五是策略问题。投稿时,信封上不要写不熟悉的编辑名字,堂而皇之写个“编辑部”或者“杂志社”收,就行了。里面也别附上个人简历,因为,说实在话,有了成绩,无须简介,若无成绩,写了简介,反而是自曝家底。什么简介都没有,能带给编辑一种陌生感,更有兴趣往下读。第一次投稿,应该寄一个写得很新鲜很狂野的东西,这东西也许发表不了,但要吸引编辑看下去。编辑们职业阅读,是很疲惫的事,他们比一般人更渴望看到与众不同的东西,聊以解乏。编辑若能看完,他们会联系你,要你换个稿再试试。

  

  89

  在中国古代,农业享有极大声誉。古人在耕耘土地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典籍,《陈旉农书》就是其中的一部。

  陈旉出生于1076年,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又号如是庵全真子。陈旉所处战乱之时,故在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山隐居务农,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73岁时写成《陈旉农书》。该书分三卷,22篇,1.2万余字。

  《陈旉农书》中,最有意思的是《地势之宜篇》。其核心思想是倡导土地资源的自然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地去展开多渠道、多元化的利用,尽可能降低投入,提高产出。

  “若高田视其地势,高水所会归之处,量其所用而凿为陂塘,约十亩田即损二三亩以潴畜水”。这样,对山间盆地应当划出一部分低洼区段建构成能够蓄洪泄洪的缓冲湿地。强降雨季节可以蓄积洪水,留待干旱时节以备灌溉,通过高转筒车等工具解决灌溉等问题。从表面上看,耕地资源似有损失。其实质是可以有效保障其他耕地免受洪涝干旱的影响,保证了耕地稳产。湿地既有经济价值又具生态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牛得凉荫而遂性,堤得牛践而坚实,桑得肥水而沃美,旱得决水以灌溉,潦即不至于弥漫而害稼”。在堤防上种植桑树的目的是来栓牛,让牛觅食堤上青草,有利于耕牛纳凉和肥育,同时还能获取桑叶养蚕。而蚕粪和牛粪又能为稻田提供肥料,这是一种挖掘土壤潜力的好方法。当代农田经营要学习这一经验,提高复合农业的利用效益和生态价值。

  对固定深水水域可实行架田耕作。架田是以漂浮物为载体,其上铺设土壤而建构起的特殊耕地,实质上是与水争地,将农业生产不能利用的水面改造成良田。当代技术可以建构数百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这些水库虽然可以让我们获得水利成果,但却要牺牲大量的良田沃土,将引发土地资源的稀缺。如果能够创新架田原理,采用现代材料去建构架田,那么,耕地资源的紧张状况就可以缓解,还能提高水库的水质,增加水产品的产量,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一部《陈旉农书》,彰显出古代先民们土地利用的无穷智慧,这在868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也颇有现实意义。

  (未来待续)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建州60周年巡礼
   第04版:建州60周年巡礼
   第05版:每周论坛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读书文摘
   第08版:时事·广告
余光中的坦荡情怀
读《三体》之《黑色森林》
福楼笔谭(十八)
夏日读书心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