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版:一周闲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24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感悟苏仙岭
  吴 耀 摄

  文/田二文

  坐落于郴州市城区东边二三里路上的苏仙岭,无疑是郴州的一张名片,一张令郴州人骄傲自豪的山水名片,一张令郴州人感恩祈福的人文名片。

  苏仙岭的山势一点也不雄伟,平平凡凡,500多米的高度始终以一种舒缓的姿态向上递进,无从谈起磅礴险峻,整个给人一种“四平八稳和四平八稳之下显现出的结实可靠”的印象,只有主峰突兀拔地,直插云霄,露出一点雄气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尽管难称雄浑巍峨,也缺少奇秀峰林,但千百年来苏仙岭硬是将一个得道升天的美丽故事化成一条柔柔丝线,牵来四面八方的朝圣足迹,牵来慕名千里的朝圣足迹。

  套用一句广告语:不到苏仙岭,枉到郴州城。因此,几乎每位初来郴州的人都要登临一番苏仙岭,于修竹茂林间、于杂花争艳中,瞻仰它那充满空蒙山色、潺溪幽泉的尊容,感受一路串联的“苏母浣纱桃花溪,白鹿洞里诞苏眈,苏仙羽化升仙石,苏仙观里拜苏仙”整个故事,找寻那份“不登仙境,已为仙人”的逍遥之感。

  郴州求学3年,在莺飞草长的日子里,在林葱蝉鸣的季节中,在万山红遍的岁月里,在雪皑万籁的光景中,我一次次走进苏仙岭,踏春、消夏、赏秋、品冬,一次次与之亲密接触,一次次与之深情交融,一次次与之无语倾谈,真切感受到它其貌不扬外的“形”里藏掖着的“神”的博大深邃。

  一位名家说,一种地域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当地地理环境的滋养,这是对“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文化解读。自然,在我看来,郴州地域性格的形成大抵与苏仙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仙岭的仙风滋养了这里的浪漫性格。神仙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理想化状态———拥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企盼与愿望。苏耽(即苏仙人)得道升天的美丽传说,播撒仙文化的种子于万众心田。仙文化的滋润,博来苏仙岭“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更让这里的人们崇尚逍遥生活,性格中充满“知命乐天”的精神元素。

  在街道坊间抑或乡野村郊,见得最多的是,人们以优哉游哉的态度消遣生活。老人们三山五岳地围在一起打打牌、喝喝茶,一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味道;中年人从来处事不惊,悠然自得,一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的玩世习性,即使明天早上就要断炊,也不把忧愁挂在脸上,不慌不忙,因为他们认为,明早借到了米,今天岂不白愁了;年轻人更是激情飞扬,如后生们看见一路笑声的少女们,便会寻声而去,放肆地“撞”上人家,然后忙不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不小心”,为的是得到“没关系”一句温柔的宽慰,以及或许由此而诞生的一份美丽恋情。

  苏仙岭的人文根源造就了这里的感恩情结。传说,当年苏仙人升天前曾先知次年郴州附近将遭瘟疫,遂嘱其母以井水、桔叶熬药解瘟疫之法,其母按其所嘱救治了大批瘟疫患者。因为这个故事的浸淫和教化,一直以来这里的百姓们始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知恩图报。不仅唐时在岭上始建苏仙观,清时重修,供奉苏仙神像,以感其恩。而且在尘世生活中,人们始终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以心换心。同他们交朋友,他们最知道好歹,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一起喝酒,有人不胜酒力了,你替他代喝一口酒,这个人都会感激涕零地说,“谢谢!谢谢!这个情我一定记着,下次一定陪上。”你给人家帮了一个忙,哪怕小小的一上忙,总能听到人家“多谢!多谢!还情不到记情到”的感激话语,“滴恩藏心、没齿难忘”的真性情展露无遗。

  苏仙岭的阳刚孕育养了这里人们的血性。尽管苏仙岭谈不上笑傲苍穹,但它究竟是一座山,是山就顶天立地。这里的人们倚仗着苏仙岭的阳刚气势尽情展示强悍骜傲。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每次国家命运的危急关头,当地百姓总是挺身而出,为祖国为民族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从粤北转移到湘南地区,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并于1月22日占领了宜章县城(隶属于郴州市),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随后革命烈火迅速蔓延到湘粤边界的广大地区,参加起义的群众达几十万人,多少人为了翻身解放血洒疆场、马革裹尸而在所不惜。抗战时期,为了国家的救亡图存,郴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抗日游击队,与侵略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儿女和无数革命先烈。

  当年秦观(少游)被削官去职,流放郴州,借景抒情,发泄幽怨,写下千古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63年3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登上苏仙岭览过“秦词”后,押其原韵填词《踏莎行》:“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全词讴歌英雄的人民和伟大的时代,一洗秦词幽怨哀愁之情。在我看来,陶公何尝不是由于受到苏仙岭的雄壮苍劲的感染而迸发出万丈豪情。

  今天的郴州人照例秉承了苏仙岭的品格,吃得苦霸得蛮,敢爱敢恨,不惧艰难险阻,确定事业目标雄心勃勃,是龙也要掰它一只角。还有,路见不平,不定会一声吼;该出手时,就一定会出手。

  苏仙给予感悟多,几回梦里去重游。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Tjwa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湘西新闻
   第A03版:湘西新闻
   第A04版:湘西新闻
   第A05版:湘西新闻
   第A06版:湘西新闻
   第A07版:教育导刊
   第A08版:旅游周刊
   第B01版:时事新闻
   第B02版:经济视窗
   第B03版:边城百姓
   第B04版:健康时尚
   第B05版:体育世界
   第B06版:文化醉乡
   第B07版:一周闲情
   第B08版:娱乐天地
孝莫等待
归来吧,麻雀
感悟苏仙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