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版:文化醉乡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叶水云:
指尖上不变的土家情

  本报通讯员   王浩铭   龙  琴

  凤凰,千年古城,文化底蕴深厚,风云人物辈出。沱江浅吟,南华涛旧,这里的人善良温义,这里的山水灵性十足。不管你是过客,还是常驻,只要你在这待上一段时间,你灵魂深处便会被熏染上凤凰独特的色彩。

  叶水云也是如此,这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结缘于凤凰,成才于凤凰,成就于凤凰,她把所有对凤凰的感情流泻于指间,在织锦上挥洒着土家不变的情谊。

  

  师出名门 

  与凤凰结下一世情缘

  

  叶水云1967年10月生于土家织锦之乡龙山县苗滩镇星火村,从小端庄文静,心灵手巧。12岁起跟随中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姑婆叶玉翠学习挑花、织锦和民间绘画,耳濡目染,获益匪浅。她是叶玉翠第一批嫡传弟子,人称叶家寨土家织锦“六朵金花”。由于个人天资聪慧,15岁便给姑婆当起了助手,整理传统土家织锦图案。

  1984年,不到17岁的叶水云随着姑婆踏进了龙山县土家织锦工艺厂,开始了专业织锦的漫长艺术之路。1987年,技艺出色的她受聘于吉首织锦厂,并担任技术副厂长,主管设计和生产。

  在长期的艺术生产实践中,随着织锦市场的走低,叶水云越发感到自己的专业美术水平有限。为了开阔视野,以求更大的发展,1988年叶水云考入凤凰职业中专美术专业开始系统学习。在这里,她对颜色的特性,冷暖色调的灵活运用,以及图案设计等等,有了全面而系统的认知。土家织锦没有草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配色,以前配色没有理论指导,完全是从个人感觉出发,喜欢红、绿等艳色系,除了讲究图案平整以外,配得好不好自己也不清楚。通过学习后,她才慢慢认识到,配色更应注重冷暖色调的对比与衬托。此后,叶水云织出来的作品色彩更为统一调和,艳而不俗,粗犷中有细节,大气中有精巧,俗雅中有格调。 

  叶水云一有空闲时间,便穿村走街,醉赏于凤凰的山水民情之间,本就对大自然的颜色有着天然敏感的她,如饮甘饴。她常说:“是凤凰替我打开了我艺术的眼!”

  1991年,叶水云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因为对织锦的热爱和传承,在州、县领导的支持下,叶水云办起了民族艺术研究所———“水云织锦坊”,丰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那时,既要教学,又要带学生、学徒制作土家织锦作品,十分辛苦。当时,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是在县城远郊的廖家桥镇,交通不便。而研究所里的教学、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主要都是叶水云亲自负责,特别是去吉首购买棉纱、棉布等原材料,中途要转好几趟车,每次回来都是背着几大包东西,浑身被汗水湿透。研究所越办越红火,学徒越来越多,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她老公傅元庆也是凤凰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工作之余常来帮助她。一年后,研究所的师生们技艺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国家、省、州、县的领导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教学相长  

  万般艰辛铺满来时路

  

  凤凰县职业中专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注重教学与本地文化传统有机结合的深度研究,教师发挥空间很大。除给叶水云创办民族研究所外,还让她在教学中把土家织锦、苗族蜡染的设计和制作引入到课堂,给她艺术生涯装上了飞翔的翅膀。叶水云开始了对土家织锦痴迷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她吸收了民间的“抠斜”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了“半格工艺”技法,即一格(颗)单元中同时采用两组不同色纬的填充,大大地丰富了土家织锦的表现手法。她最得意的作品《秦朝里耶史诗———宴乐渔猎水陆攻战图》,是做了8次才完成的。这幅作品获得了第二届芙蓉杯国际工业创新大赛旅游文化创意金奖。

  在从事教学和制作工作的过程中她总是强调:织锦时思想要很集中,干不得旁事。其实她才学的时候,也是开过小差的。有一次,因为和同伴说话,一个不小心走错了线,等到发现时,已经织错了很长一截。织锦是慢工细活,初学者一天只能织一寸左右,她不想拆了重来。结果一贯温和的姑婆为此对她大发脾气。姑婆说,每个图案都有特定的含义,一针都错不得!也许,正因这样一种安静的性格与对织锦的热爱,让她在织机前感受到的不是寂寞和痛苦,而是愉悦与满足。一幅作品少则需要三五天,多则需要几个月。“每次用手触摸着织锦,想着那每一格都是自己亲手织上去的,便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叶水云如是说。

  这种对土家织锦的倾情热爱和执著坚守也影响了她的学生。从1991年至今,叶水云在职中培养了近千学生,桃李满天下,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开办文化艺术公司,始终都在做着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的事,是叶水云让他们了解到本民族的艺术在外界如此受欢迎、受尊重,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也为他们的艺术生涯、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铭情记恩  

  毕生致力传承土家民族文化

  

  《岩墙花》、《和平》荣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赛金奖。

  《椅子花》荣获安徽省黄山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金奖……

  天道酬勤,叶水云不断有惊世作品走出深山,走出湘西,飞进了国家博物馆,飞到了大洋彼岸。她的上千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机构和黄永玉、张仃等名人大家收藏。近几十余载来,参加过数十次国际、国内、省内艺术大展及大奖赛,获得金、银奖项数十次。叶水云为致力于湘西土家织锦的研究、制作、教学和传承作出卓越的贡献。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土家织锦是全手工制作,一天只能织3公分左右,1米见方的一块要织半个月,一个图案的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修改图案不能一拆了之,只能做完一幅,细细审查,找出不足,重新再做一幅。功效低,市场窄,织锦工人工资低,工作单调辛苦,所以浮躁的当下,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静如处子般枯坐挑绣。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湘西大约有2000人从事土家织锦,后来大概还不足200人,会织锦的土家女子变得越来越少,许多经典图案也渐渐消失。叶水云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她感觉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一方山上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湘西两千多年的历史,祖祖辈辈的湘西土家苗族先辈给后人留下了太丰富的文化遗产,大家有责任保护她,传承她。传承下去光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呼吁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叶水云常说,几十年来,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关心和支持,得到了许多国内外专家、教授、学者的指导,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才取得如今的成就。她心怀感恩。她说:“我要把老祖宗的这份遗产接过来,并且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让湘西的土家族的民族民间艺术,立于世界的艺术文化之林,为我们的中华民族,为我们的中国梦尽一生绵薄之力!”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Tjwa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湘西新闻
   第A03版:湘西新闻
   第A04版:湘西新闻
   第A05版:湘西新闻
   第A06版:湘西新闻
   第A07版:教育导刊
   第A08版:湘西新闻
   第B01版:时事新闻
   第B02版:经济视窗
   第B03版:边城百姓
   第B04版:健康时尚
   第B05版:体育世界
   第B06版:文化醉乡
   第B07版:一周闲情
   第B08版:娱乐天地
B6
指尖上不变的土家情
父辈们的杰洛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