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市
看!小山村如何解锁“善治密码”——泸溪县彭总管村“三个三”工作法建设“枫桥式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余江明 通讯员 宋 睿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走进泸溪县兴隆场镇彭总管村,阡陌纵横的田园映衬着干净整洁的村庄,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乡邻的唠嗑声、孩童的嬉笑声不时传来。

这一幅冬日和美乡村图景,得益于基层治理工作的走深走实。乡村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破解?彭总管村有着自己的解法——

自2021年州委政法委、州国安局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该村围绕建设“枫桥式村”,通过实施“三个三”(即:三个保障、三种模式、三个机制)工作法,夯实治理基础、完善治理体系、激发治理活力,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获评“州文明村”“州平安村”“州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如何夯实治理基础?

——“三个保障”织密“一张网”

彭总管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共499户2049人。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面对村民们多元化的需求,彭总管村通过做实组织保障、服务保障、人才保障,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织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网。

该村强化组织保障,全村44名党员与499户农户结成“互助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走访村民了解需求。强化服务保障,全村设置7个网格,配备4个网格长、7个网格员,建立了由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网格督导员、兼职网格员组成的网格队伍,将网格管理、产业发展、矛盾纠纷调处等各项工作一体推进,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强化人才保障,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在村致富能手等组成后备干部队伍,坚持外引与内升、外学与内训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如何完善治理体系?

——“三种模式”下好“一盘棋”

近日,邻长李海平在走访中了解到,监测户李刚祥因儿子离世,与老伴两人仅靠卖蔬菜艰难抚养孙子。详细了解情况后,李海平及时进行汇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帮助老人申报,将其低保的标准进行了调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彭总管村树立“一盘棋”思想,实施“两网合一”“文明实践+”“一约五会”等三种模式,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便捷化。

该村探索推进党建与综治“两网合一”,积极落实邻长、组长、片长“三长”制度,完善以政策宣传员、信息联络员、治安巡逻员、矛盾调解员、便民服务员为支撑的“一网覆盖”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的闭环机制。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伍,按照“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运行模式,开展助农春耕、关爱留守儿童、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推进村规民约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真正做到“一约五会”村民自己定,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凝聚和引领群众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如何激发治理活力?

——“三个机制”铆足“一股劲”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只有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才能与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为此,彭总管村充分发挥共商共享、共管共治、共创共建三个机制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让村民们对基层治理有更强的参与感。

“三组山塘有漏水现象。”“二组的水泵老化了,需要早点修理。”……院坝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就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治理、产业发展等话题,自由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该村不定期组织召开院坝会,邀请村民代表、产业大户和乡贤能人等共同商议发展大计,认真收集意见建议,当场进行答疑解惑,确保让村民反映的诉求有着落、有回应。整合法律明白人、“五老会”、乡贤等力量,组建巡护志愿队伍,在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巡林巡河、防灾救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开展“身边好人榜”“矛盾调解之星”“和睦邻里示范家庭”等选树活动,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如今,彭总管村在建设“枫桥式村”过程中,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全力做到决策共谋、凝聚民意,发展共建、凝聚民力,建设共管、凝聚民智,效果共评、凝聚民声,成果共享、凝聚民心,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余江明 通讯员 宋 睿编辑:杨思思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