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美丽湘西我的家——访湖南广播电视台一级文学编辑范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报全媒体记者 龙清彰

“38年前,当青春年少的我,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毅然选择来湘西时,就注定此生与湘西结下不解之缘。”立夏时节,范诚接受采访时说:“我是受沈从文先生作品的影响,怀揣着一个文学梦踏进湘西的。”

范诚是怎样受到沈从文先生的影响呢?他说,大学时,特别喜欢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正好遇到以研究沈从文而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北京大学研究生刚毕业的凌宇老师上现代文学课,在凌宇老师的讲授下,他对沈老的作品更是偏爱有加。这是他毕业后主动要求来到湘西的重要原因。

范诚的人生履历很简单,他从1963年出生到1981年考上大学前,在故乡崀山度过。198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湘西,先后在团结报社、湖南广播电视台湘西记者站工作。2012年调到长沙。27年的湘西生活,从他的《阅读湘西》《走玩湘西》《吊脚楼下的湘西》等书中,可以触摸到他对湘西的感情。著名评论家贺仲明评价他,发出了“湘西深处的真诚心声”。

他说,当时的湘西,似一块未经任何雕琢的璞玉,原始、生态而美丽。来到湘西,他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踏遍湘西的山山水水,感受湘西的点点滴滴,见证湘西的发展变化,为宣传报道湘西做出了应尽的努力。

他认为,湘西乡村最大的变化,是近十年的事。

谈到参与美丽湘西工作时,范诚说,2019年,湘西州建设美丽湘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盛情邀请他参与编辑《美丽乡村湘西行——湘西自治州100个美丽乡村》,从收集到的各种文字和图片中,他惊讶地发现,湘西乡村惊人的变化和美丽,就像一个个纯朴的村姑,稍加修饰,就变成了时尚美女,格外艳丽动人,放在全国任何地方,都熠熠生辉,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编辑过程中,他走访了很多村寨。他说,这些村寨,都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交通方便了,都修建了水泥或炒砂公路,使原来偏僻落后、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寨变得四通八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二是生态变好了,因为注意生态保护,所有的村寨古树林立,葱茏滴翠,屋舍俨然,鸟语花香,看上去赏心悦目;三是整洁卫生了,通过城乡同建同治、美丽湘西建设等,湘西的乡村变得整洁了,干净卫生了,空气清新了,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就推介美丽湘西话题,范诚说,他陆续走访了吉首的坪朗村,凤凰的竹山村,花垣的磨老村、石栏杆,永顺的老司城、西那司,龙山的洗车镇、脉龙界等,这些地方的发展变化,让他欣慰、激动。为此,他写下《矮寨下的坪朗》《爱在竹山》《茶洞遇翠翠》等散文,在《中国旅游报》“乡村周末”专门推介。有些则在《湖南日报》《湘声报》《长沙晚报》《团结报》等发表。同时,还制作许多视频,在抖音、微信中编发,受到朋友们的关注和赞誉。很多朋友看了他的推介,被美丽湘西所吸引,要他规划行程线路,让他们自驾游湘西。这种情况经常遇到,有时让他应接不暇,但他心甘情愿。

他说,这两年,他又跑了吉首的夯坨上寨,保靖、古丈、泸溪的一些村庄,通过行走这些村寨,他渐渐发现,湘西村寨的外在美只是表象,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故事,包括久远的历史传说,古老的农耕记忆,家族的兴衰,人物的传奇,以及近年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历程等,只有透过表象,发现内在的东西,才能真正认识一个村寨,才能发掘或激活美丽的内核,才能触摸到灵魂,才能释放无穷魅力。这些,才是美丽湘西的全部。

谈到湘西的美,范诚说,湘西美在满目葱茏的山峦起伏,美在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美在干净清爽的人居环境,美在自强文明的精神风貌,美在淳朴好客的幸福笑脸。十年来的美丽湘西建设,把湘西州打造成了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武陵胜境,成为人人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

他说:“不论离湘西有多远,时间有多长,美丽湘西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人生的起点站,我成长的福地,我的精神家园,我永远的家。”

他说:“我将经常返回湘西,走玩湘西,关注湘西,推介湘西,通过手中的笔,为湘西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这是我想做而且能够做好的。最后,我真诚地感谢湘西!”

作者:龙清彰编辑:孙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