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教体
小学生热衷“拍烟卡” 有人淡定有人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湘西网4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庆宾)当下,在全国多地小学生中,“拍烟卡”游戏突然风靡起来。记者了解到, “烟卡”是香烟外包装盒的烟标经过裁剪,再折叠成二指宽的长条状或三角形卡牌。游戏时先将烟卡放在地上,一方若通过拍打地面让烟牌翻面,就能赢得此卡。记者走访吉首城区部分小学,发现热衷此游戏的孩子并不少。

在位于乾州某小学附近的街巷中,记者连续多日看到一群小学生聚集于此,或练习击拍技巧,或两两对决,拍打声、助威声不绝于耳。“拍的时候要用空心掌,扇的时候斜着用力,还可以扣着手掌带风……”与他们沟通后,一位小朋友热情地向记者讲解起游戏规则和技巧。对话途中,他还展示自己搜集的各式“烟卡”,并且对品牌及档次极为熟络,“和天下、和气生财、中华、黄鹤楼属于高级卡,芙蓉王看颜色分等次,精白沙属于次级。”至于从何得知上述信息,他们表示均是通过抽烟的家人、网络、超市或烟草制品零售店知晓。

记者走访另外多所小学发现情况大同小异。大家会根据“烟卡”品牌、价格设置不同的游戏规则。“价格相近的才能放到一起拍。”有学生表示,价格越高、越不常见的香烟烟卡备受追捧,“要是有进口的,那就很有面子。”至于“烟卡”来源,则主要通过交换、路边捡拾或向大人索要,“有人还会到学校周边店铺或者上网买。”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发现此类商品价格从几元到百元不等。数家店铺表示近期销售情况不错,且购买烟卡的不少是学生家长。对于购买烟卡的原因,一位家长告知:“总比小孩翻垃圾桶、捡地上的烟盒干净。”

对此,有部分老师向记者反映,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不是把玩烟卡就是练手法,还有的学生拿零花钱或早餐钱去买卖烟卡,甚至有人偷拿家人的钱去购买,“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同样也有不少家长表示担忧,认为“烟卡”让孩子过早接触烟草知识,且游戏带有赌博色彩,容易形成攀比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老师表示,大多数学校不允许“拍烟卡”,如果发现了通常会作没收处理,但仍有学生偷偷摸摸游戏,要不干脆放学后出去光明正大玩,“到了校外,我们也不方便再多管,碰到了就只能提醒一下。”有家长建议,除学校应担负起教育责任之外,监管部门更应主动监管,全面排查学校周边出售“烟卡”或私售香烟给孩子的商户,坚决整治为利益迎合孩子而做出的无底线、无道德的商业行为。

但也有家长认为,暴力没收、撕毁“烟卡”或者一禁了之的处理方式不可取,更多时候需要教育引导,“拍烟卡至少比孩子玩手机和打游戏要强!”长远来看,各类玩具都是风靡一时,只要不过分沉迷即可,“你看之前小学生人手一把‘萝卜刀’,现在还有几个人玩?”

记者手记:

“拍烟卡”本质上与“扇画片”“扇火柴盒花火”并无太大区别,是很多成年人都经历过的童年乐趣。其兴起无非是好奇心、从众心加上攀比心叠加的结果,没玩过的肯定是想尝试,加上身边朋友也在玩,结伴相邀“拍烟卡”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小朋友判断能力、自控能力不足,家长担忧此类游戏对孩子的身心、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可以理解,但大人却往往容易忽视游戏带来的友谊、竞争、互动以及乐趣。

教育心理学家看来,游戏,是孩子们的第一语言。游戏并非洪水猛兽,毁掉孩子的往往不是游戏,而是过度的保护和错误的教育方式。所以当发现孩子过于投入或沉迷一种游戏时,成人不妨遵循“尊重—加入—理解—引导”的路径,与孩子一起交流沟通体验,从中了解他们深层次的动机和需求,告知他们存在的风险,与他们制定好规则,明确游戏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同时尝试培养激发孩子们更多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拥有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

作者:肖庆宾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