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爱是最好的教育—— 湘西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小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湘西州特校教学楼。

感统室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打鼓。

美术老师赵妍正在指导学生绘画。

晚自习,学生们一起为龙慧英庆祝生日。

烹饪工作室里,生活老师正在指导培智班的学生学习称量面粉,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

田壮正在进行盲文阅读,自从2019年来到州特校后,他学会了盲文和普通话,他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播音员。

视障部九年级学生吴菊今年就要初中毕业了,目前正在加油备考中,她说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

彭慧老师为学生系红领巾。

文/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伍珊珊 黄谆 图/团结报见习记者 宿中元

春阳和煦,夏雨滂沱,秋穗金黄,冬原白雪,世界如此美好。

可有些特殊的孩子,或许生来就无法感受这一切,他们跌跌撞撞地来到人间,像受了伤的小鸟。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方面要切实做好与儿童事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工作,关心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让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

总书记的话语,饱含着对儿童的深切关爱。

幸运的是,在湘西,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用爱撑起一片蓝天,让“受伤的小鸟”也能在蔚蓝天空自由飞翔。

这个地方就是湘西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州特校)。

探 索

“对于一个特殊的孩子而言,教育意味着什么?”

这是州特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姚茂彬一直在追寻的问题。

他深耕教育20余年,深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虽本质上皆为教育,但并不一样。他认为“特殊教育更注重以学生为本,更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教育的难度更大”。

所以,探索出一条属于特殊教育学校自身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

这所创建于1992年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湘西州内唯一一所专为听力、智力、视力残疾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学校分设听障部、启明部、培智部,现有教师72名,教学班级19个,残疾儿童212人。

这是一群怎样特殊的孩子呢?

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脑瘫,盲,聋哑,脆骨症……是的,他们是一群被称为“残疾儿童”的孩子。

因其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生活自理和学习方面有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你或者无从想象,他们为了说出一个词语,或使用一个工具,或学会一个动作等这些在旁人看来简单的事情,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所以特殊教育也要在‘特’字上下功夫。”姚茂彬说,“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生存之道,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和‘个别化教育’,要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教融合、康教结合。”所以,除按国家规定开设思政、语文、数学、历史等文化课外,学校还开设了书法、美术、音乐、手工等技能培训课程,建立了劳动生产基地、烹饪工作室、家政工作室、情景超市、饲养基地等,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康复元素。

当然,这些并不够,所以,他们在继续探索。

守 护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州特校,你能更真切地感受这句话。

这里有一群无私守护孩子们的老师,他们深知人人生而平等,身体上的缺陷不过是探寻世界辽阔的障碍,只需给予孩子们力量,他们必将奋力飞翔。

作为州特校听障部的一名聋哑美术老师,赵妍的自身经历让她对孩子们多了一种感同身受,这也是孩子们喜欢她、并把她作为榜样的原因之一。

她来自湖北宜昌,虽自幼失聪,但她并没有向苦难屈服,而是用自己的坚毅和奋斗考上了吉林长春大学特殊教育系,毕业后又一头扎进特教园地。

从事特教工作16年,她说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拥有平等教育的机会,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功和幸福。“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我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尽可能地融入社会。”她说特教是她一生坚守的事业。

彭慧是培智部九年级班主任兼生活语文老师,从事特教工作5年多,用心育人的她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她说:“特殊教育不只是让孩子们简单地学习,而是帮助他们更好去体验这个世界。”她认为,如果一个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后可以独立去生活,这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州特校党建办主任、教师石兴林在州特校工作31年了,他说他是和州特校一起成长起来的。“我是有一种‘特教情怀’的,我始终把自己当做‘湘西特教人’。”回顾这些年的工作,他说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值得好好去守护。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州特校,也许就是一群特殊的人推动一群特殊的孩子吧!

成 长

“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是州特校教师们的初心所在。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播音员,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你很难想象,这句话是一个从小失明、8岁时又患上脆骨症的15岁男孩说出的话。

他叫田壮,是州特校启明部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先天性失明和脆骨症曾一度让他很自卑,不敢与人交流。2019年来到州特校后,他才有机会学习盲文和普通话。

“虽说盲文只是由6个点构成,但是却让我读到了大千世界的美,我感觉这个世界又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说着,田壮给我们朗读起课文《田忌赛马》,只见他双眼紧闭,两手上下摸着盲文,从他磁性而标准的普通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珍惜与热爱。

“还是读书好,来学校后他整个人都变了,学校给了我们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妈妈彭凤芝在旁边补充道。

“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盲人主持人董丽娜那样,成为一名播音员,可以自食其力,不再让妈妈担心。”聊起梦想的田壮,浑身散发着一种光芒。

听障班九年级学生吴菊“说”:“我的梦想是考上大学,成为一名美术老师。”

听障部九年级学生吴菊今年就要初中毕业了,目前正在加油备考中,她说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

培智班九年级学生石建文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

他们或许听不见这个世界的美妙声音,看不见这个世界美丽的色彩,或许无法表达出内心最真挚的话语,可是他们依然有梦想,依然在努力成长着。

飞 翔

对学校来说,教育是根本;对老师来说,孩子是一切;对孩子来说,学校是港湾;对社会来说,关注是一种力量。

多年来,州特校也一直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州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各级领导先后到学校看望师生,为学校排忧解难;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州人民政府先后拨出专款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也先后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部门及个人捐款赠物,救助贫困学生……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关注、关心与支持,州特校共完成500余名残疾儿童少年的基础教育和康复训练工作,所培养的学生90%以上进入高等院校和职业中专(职高)深造,大部分实现了自食其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集体荣誉称号。

烹饪工作室里,生活老师正在指导培智班的学生学习称量面粉,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

特殊教育是爱的事业,有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爱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各界爱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孩子们有了飞翔的力量。

夜幕降临,铃声响起,指示灯闪亮。在操场上奔跑跳跃的孩子们,追逐着跑回了教室。

启明部教室里,孩子们正拿出盲文书本开始做练习;听障部九年级某教室,一场无声而温情的生日会正在上演;另一个教室,孩子们正埋头练习素描,老师不时俯身用手语指导学生,安静的教室“沙沙声”此起彼伏……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尽管诸多挑战,但是关于探索、守护、成长、飞翔的爱的故事,仍在继续。

作者:伍珊珊 黄谆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