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吴刚观潮丨文旅创意要加挂“情绪引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刚

1

很久没有人说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了,似乎有点“Low”(低端或落后)。

我也觉得确实“Low”。照我看,马斯洛列出的五个层级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实就两层:活的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和装的需求(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我这个分法虽然有点粗暴,但简单直白地揭示了人类需求的两种方向——一种是保障“活得成”的物性条件,包括生存资源及其分配秩序,强调的是“功用价值”;一种是保障“装得爽”的感性条件,就是生存意义及其实现途径,强调的是“情绪价值”。两者的结合部位在“社交”这个领域,说穿了,不管你家有矿(生存资源)还是你会写诗(生存意义),都必须在“社交”这个环节实现对接。

这对接下来的理解非常重要:在人类需求领域,“社交”既是两种应答条件的交汇合集,又是两种应对选择的天平支点——当物资(生存资源)稀缺的时候,“社交”奖赏必然倾向于物资一侧;当物资丰足的时候,“社交”奖赏必然倾向于意义一侧。

意义属于上层建筑,追求意义是社会进化到高级形态的产物,没饭吃,就没资格谈意义。

2

也许,有人喜欢杠:我穷,我就失去追求意义的资格了吗?

好吧,你有资格,你满身都是资格,喝西北风都能喝出优越感的你,骨骼清奇,值得膜拜。

但这样能饿着肚子自我伟大的圣人毕竟不多。

好在,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互动进步到今天,能让绝大多数人安全地吃饱饭了。

吃饱饭的我,当然有资格不再把吃饱饭当成首要任务,转而去追求我存在的“意义”。

而意义,只能在比较中具现。反映在个人身上,通常表现为“情绪奖赏”——我被顺从、我被仰慕、我被尊重,就是我这个人的价值在“社交”中获得的客观坐标,所以我开心。

看来归根结底,各种形式的“装”,就是通过“社交”获取“意义优势”的过程,也是收获“情绪奖赏”的过程。反之,所有为获取“情绪奖赏”或“意义优势”进行的“社交”行为,就是“装”,“装X”的“装”。

话糙理不糙。如我辈凡人,吃饱饭之后,绝大多数,都愿意为“情绪奖赏”买单。

再次想到港剧著名台词:开开心心就好!

3

既然如此多的人愿意为“情绪奖赏”买单,那么,“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在使用价值(功用价值)之外,还要想方设法提供“情绪价值”。

尤其在文旅行业,主责主业就是为人的体验提供服务,更应该创造出更优更新更贴心的情绪价值来“奖赏”你的消费者——游客。

最近和各地一些创意人闲扯,大家竟然一致认为:越来越高的情绪需求与冷面孔的商品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已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的矛盾之一。

所谓“冷商品”,即只能提供使用价值的商品,而“使用价值”,是可以量化的,价格上有上限。

与之对应的,应该是“热商品”——提供了附加意义或情绪价值的商品。众所周知,意义和情绪皆不可量化,不可量化必然带来更高的溢价空间——千金买一笑,贵么?

文旅创意,是文旅产品文旅业态的绘图者,因此我们在构想某个产品某个业态甚至谋划某个文旅重大战略之时,要把情绪价值的考量贯穿始终,要极尽所能提供独特而周到的情绪价值。

甚至,我敢说,文旅行业最有价值的创新,就是对客户情绪体验的创新。

4

说实话,“情绪”其实是一种“凡人劣根”,几乎每一个人,都遭遇过失控的情绪带来的祸害,无论这失控的,是自己还是他人。

我们还必须正视的是,大多数能带来超爽情绪的体验,可能并非那么“高大上”,诸如挠痒抠脚之类,爽是爽了,大庭广众之下肆无忌惮“享受”,辄与创建文明社会相悖。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在文旅创意的时候,专门为不太高雅的“庸俗需求”提供封闭的且升级了体验乐趣、提升了体验收益的服务空间,既爽了顾客,又不影响他人,岂不妙哉?

哪怕针对“情绪失控”而专门设计的“情绪管理游”或者“情绪调养游”甚至“情绪奖赏游”,难道不是一门值得好好思考好好打理的新鲜生意?

——看,即便是“凡人劣根”,也蕴藏“无限商机”,只要有人在,商机就在,对吧。

感谢改革开放,感谢祖国富强,让我们吃饱饭之后,有余力照顾自己的情绪,进而衍生出全新的市场需求。

我想,文旅创意,如果加挂了“情绪引擎”,就一定会比那些只懂物性不懂人性的创意,拥有更强的“卷战力”。

作者:吴刚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